近日,成都望江楼公园少了一段围墙,多了四道门,之前大门上的铁门也“下岗”了。随之而来的是,伴着夜色和锦江的流水,在望江楼公园中吟诗一首成为了现实,因为望江楼公园(开放区域)已开始24小时对外开放。
而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望江楼公园并不孤独,同样百余岁的人民公园也在做着相同的尝试。平均年龄超过94岁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未来也将面向公众全面开放。
24小时不打烊,夜晚的公园如何守护?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西大门原来的铁门已经拆除
围墙拆了,铁门也拆了
望江楼公园24小时对外开放
走在望江楼公园靠四川大学一侧的人行道上,明明在公园外,却有一种在公园内漫步的感觉。记忆中的红墙变成了红枫、灌木球、花境、草坪组成的通透空间。沿路走过,随风摇摆的竹林,造型各异的景观盆景依次呈现在眼前。
1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公园管理方获悉,在拆除围墙后,公园多了4个市民可自由进出的出入口,同时之前西大门的铁门也拆除了。为什么铁门也拆了呢?因为望江楼公园(开放区域)已开始24小时对外开放。
“竹林和盆景都是从公园里面相应的区域移植到这里的。”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拆除围墙的一段只有380米长,但其中的风景正是整个公园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初,望江楼公园开始拆违增景,铺设道路1300平米,提升景观约4000平米,围墙边阻挡视线的竹类以及杂乱植物被移除。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原来的围墙已拆除
“目前完成的是一期工程,下一步还会有与之相配套的二期工程。”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公园的照明设施也会进行升级,另外还会增加一些场景增加市民夜晚游园的体验感。
同时,望江楼公园特色的盆景园区和一百多种竹林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园区新的空间环境和开放时间。
24小时不打烊
夜晚的公园如何守护
望江楼公园的变化在成都并非个例,今年5月以来,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人民公园等都进行了拆围增景。其中百花潭公园芳邻路沿线、公园沿河(东段)拆围增景及文化公园东大门区域等示范点位的拆围增景和景观提升项目已于6月初完工。
人民公园靠近少城路一侧拆围增景后,一条崭新的可进入式临街景观带于9月全面对外开放,同时临街景观带中还增加了一个进入公园的入口,大家可以直接由该处进入公园。
同样的,望江楼公园开放区域之前有西大门、南大门,现在加上新增的四个出入口,一共有了6个出口。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围墙已拆除,市民来此游玩
公园24小时对外开,那么公园的安保会如何应对?
对此,人民公园和望江楼公园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园区管理安保压力不小。
人民公园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而望江楼公园也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包括濯锦楼、流杯池、薛涛井等在内的古建筑群。
目前,人民公园会按照之前的时间规定开闭园。园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入口也是一个试验。新增的入口处已有监控,同时园区也加强了人员巡视。
而望江楼公园的保安目前都是24小时值班,接下来,园区的监控等安保设施也会升级。同时园方管理人员也都呼吁,公园对大家敞开了大门,就像家一样。大家也需要像爱护家一样,爱护这些美好的风景。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公园城市的缩影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的一部分
就在九月底,与之隔街相望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片区,由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共同建设的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正式开工。而平均年龄超过94岁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也将因此迎来“新生”。
按照规划,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规划范围为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片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打造“四区一带”开放型市校共享公共文化空间,即综合博物馆区、小型博物馆区、研学博览区、博览文创拓展区,以及滨江博览文创带。
由于由四川大学与城市共建,四川大学博物馆群还与城市周边资源紧密结合。其中滨江博览文创带在九眼桥至望江楼公园的望江路沿线,实施锦江沿线景观绿道的规划建设、望江楼公园的景观提升、公园和校园望江路沿线部分围墙拆除、校园内外的环境整治、周边商区的业态优化等。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而望江楼公园实施的拆违增景正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的望江路,会让人有种分不清哪是公园,哪是人行道的感觉,因为风景就在身边。未来,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建成后,将面向公众全面开放,届时大家可能会分不清哪是大学,哪是城市。
望江楼公园已经发生的变化,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片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像被撒进土壤里的种子一样,未来公园和城市的界限将不再严格。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