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概要
正如上篇所介绍,《文心雕龙》上、下编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上编以论文体为主,下编以谈文术为主。上编是“纲领”,下编是“毛目”,举纲而目张,只有在分析各体文章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创作理论和法则。《文心雕龙》对文学理论做了相当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这里选择重要的几项略加介绍。
特征分析
一是神思论。《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带有总论的性质。神思论除一般地描述艺术思维的特点外,特别强调三点。第一,“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艺术思维与具体的物象紧密相连,主客体交互作用,然后产生艺术的形象或意境,刘勰称之为意象。第二,强调了“志气”和“辞令”在神思中的作用。“志气”指情志气质,“辞令”指语言或语词。刘勰一方面意识到语言是艺术思维不可须臾离开的物质手段,同时也看到了语言表现文学意象上的局限。面对这言和意这种又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他主张“得意忘言”论,从而把语言的局限转化为语言的优势。第三,强调创作前有准备,而构思时“贵虚静”。这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虚静”之说本自老庄,刘勰借以为作家涵养文思的方法,要求作家以虚静的心境去直观艺术本体,这样才能由虚而实,由静而动,进入思维活跃、形象奔涌的最佳创作状态。
二是体性说。《体性》是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讨论文学风格的,其卓异之处不仅在于指出作家才性与作品体貌之间存在着内外表里的关系,更因他通过理论的推阐和提供例证,努力揭示造成文学风格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深层次原因。其要义有三:第一,指出文学风格之千姿百态,根植于创作个性的千差万别。第二,在构成创作个性的四因素中,先天的才气是基础,是根本;与此同时,强调后天的学习对创作个性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张后天的努力补先天之不足。第三,提出“摹体以定才,因性而练才”,以之为创作的指南。
加深印象
南朝宋齐时代,魏晋以来盛行的重视辞藻、对偶、声韵之美的骈体文学在继续发展。但与此同时,在当时那种君主荒淫、贵族腐化的生活环境里,一般作家缺乏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作品的内容空虚,文风日趋浮诡雕饰,形成了诡巧华靡的风气。这种不良的影响,不但表现于诗、赋,也见之于其它文体。刘勰撰写文心雕龙的主旨很明确,完全是为了纠正当时流行的这种不良文风。《序志》篇说:“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详其本源,英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锐,离本弥甚,将遂讹溢。盖《周书》论辞,贵平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为了矫正柔靡不振的文风,使各种文体的文章得以健康发展,他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出发,特别强调征圣、宗经。但另一方面,对于刘宋以来的文学在形式技巧方面的成就并不忽视,很注意总结魏晋以迄南朝文学创作在辞藻、偶、声律、用典等写作技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