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市九眼桥锦江南岸,有一片“竹的公园”,那就是望江楼公园。
占地118亩的望江楼公园,碧柳陪栏,翠竹夹道,亭楼相映。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主要建筑各具特色。
39米高的望江楼是园内最壮丽的建筑物,始建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距今已有130年了。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楼阁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顶也为鎏金宝顶。整幢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蔚为雄伟壮观,登楼远眺,丽日金光下,锦江美景,尽收眼底。
相传,130年前望江楼刚建好的时候,一位江南才子便到此游玩。他登上望江楼后,环顾四周,眼前景物美不胜收,身处壮丽楼阁之上,俯瞰脚下蜿蜒锦江,心潮澎湃,兴致勃发,提笔拟出了“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联句,写完后,还觉意犹未尽,准备继续把下联也拟出来。可是,苦思冥想,他拟出了好多下联,但都与上联意境不甚吻合,没有下联,他只好把上联题于望江楼上,悻然离去。
消息传开后,无数文人墨客,不管来没来过望江楼,都想对出下联。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下联也对出了无数,却没有一个能把上联的意境完美地带进下联。所以望江楼上,本该有下联的那块木板至今还是空白的,而它对面的木板上那句“江流千古”也已孤独了一百三十年了。
当然,自上联出现后,也有许多人拟出下联,像“钓鱼台,钓鱼来,钓鱼台下钓鱼来,鱼台万年,鱼来万年”,“赏月园,赏月圆,赏月园中赏月圆,月圆一生,月园一生”,“迎客舫,迎客访,迎客舫中迎客访,客访几人,客舫几人”,“穿水影,穿水映,穿水影中穿水映,水映整天,水影整天”等等,但都不甚满意。
直到上世纪30年代,成都附近什邡县的李吉玉才对出较好的下联。有一天,李吉玉在县城城北珠市坝散步,见到了一口井,井旁竖有清代嘉庆年间立的一块大碑石:古印月井。灵感触发,联想到望江楼上那“江流千古”的上联,很快拟出了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李吉玉的下联音情意境都很自然,可谓妙手偶得,然李吉玉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没什么名气,也没啥影响力,所以这个比较工整的下联也没有得到广的流传。
事实上,今天看来,李吉玉的下联也不能作为望江楼上那个“江流千古”的下联,除平仄略有瑕疵外,主要还是因为古印月井并不属于望江楼公园中的景观。望江楼公园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涛一生爱竹,爱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的品格。为纪念薛涛,后人在园内遍栽各类佳竹,荟萃了国内外200余种竹子,如今,望江楼公园已是全国竹子品种最多的专类公园了,其中不乏名贵竹种,园内竹子姿态万千,各有妙趣,人们把这幽篁如海、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竹的公园”,可取名为“亲竹园”或“沁竹园”。
所以,小编认为要对出望江楼上那个下联,应该围绕“翠竹”来思考,只有这样才更贴切些。试拟如下,完整的楹联可以是:
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亲翠竹,亲翠濯,亲翠竹中亲翠濯,竹翠万年,濯翠万年。
这是一个谐音对,对应词性、结构相同,上下联平仄也相对:
上联: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下联还可拟为(虽平仄略有瑕疵,但还说得过去):
沁翠竹,沁翠濯,沁翠竹中沁翠濯,竹翠万年,濯翠万年。
不知是否恰当,亭台书声,欢迎关注留言。
- 上一篇:诗词美文:望月有感
-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里为虎作伥究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