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曾应进士举,不第。天宝中,客居长安近十年,郁郁不得志。安史乱起,流离兵燹中,肃宗朝,官左拾遗。后流寓四川,严武再度任西川节度使时,荐为公布员外郎。后又流转江湘,病逝于途中,今湖南耒阳市有杜甫墓。杜诗忠实地反映了他所经历的时代的民生疾苦,风格沉郁顿挫,后世称为诗圣。著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举,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首诗是游泰山时作。仅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描绘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势,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全诗都从“望”字着笔,前六句写望岳。以次写远望泰山的青青山色,近望泰山的雄伟气势,细望泰山飞鸟归林的景象。末二句承前六句而来,写希望登泰山的心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