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国八百年,包括三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
西周末春秋初,杀害父兄、谋朝篡位的周平王在位,他放弃关中,东迁雒邑。
当时的大国是虢国、卫国、宋国,当时的强国是郑国,而晋国、齐国,当时还只是中等国家,实力不强。
1、西周末春秋初的第一代诸侯国国君君臣们,包括:虢公鼓、卫武公、宋武公、鲁武公、郑桓公、齐成公、晋文侯、曲沃桓叔。
当时的大国国君是,虢公鼓、卫武公,宋武公、鲁武公、郑桓公。
虢公鼓,字石父。
郑桓公是周幽王的叔叔,虢公鼓与郑桓公并肩作战,皆在镐京保卫战中阵亡。镐,音HAO,四声。
卫武公是一位老英雄,他活到了九十岁,他亲率卫国军队,前往关中勤王护驾,保驾护航,护送周平王东迁。
宋国是商王国后裔,当时在位的国君是宋武公,比较能打,但他作为东夷后裔,没有去管周王的家务事,事不关己,合乎情理。
鲁国,鲁武公在位期间,国力强盛,但鲁国对周平王篡位很不满,没有理他。
同一代的国君还有齐成公。齐国当时是中等国家,且离关中距离遥远,他也没有管周王室的事。
至于晋国,晋国当时也不大,晋文侯因而急于扩张,因此被周平王收买,从晋国在陕西东部的领土出发,击杀了盘踞在渭南大荔一带、与周平王分庭抗礼的周携王。
周平王大喜,允许晋国吞并其他国家,于是晋文侯在汾河流域大肆扩张,吞并各国。
晋文侯助纣为虐,其子孙的结局很不好,他弟弟曲沃桓叔一系,后来将他的子孙斩尽杀绝,篡夺了晋国国君之位。上梁不正下梁歪,周平王谋朝篡位,其手下的臣子有样学样,以前西周的井然有序,被打破了,中国历史开始了混乱与动荡。
这就是春秋初期的第一代国君们。
2、第二代君臣包括:卫庄公一世,郑武公,宋宣公宋穆公兄弟两人,及其姐妹仲子,大臣华父督,曲沃庄伯,鲁孝公,齐庄公一世,还有其姐妹夷姜。
卫庄公一世是卫武公的儿子,他娶了齐庄公一世的姐妹夷姜。
郑武公掘突,继承父亲的遗志,在河南大肆扩张,吞并各国,郑国越来越强。
至于宋国,宋武公的儿子宋宣公、宋穆公兄弟先后在位,宋穆公去世时,将国君之位传给了哥哥宋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并托付给司马孔父嘉,而将自己儿子公子凭赶到郑国去。
晋国,曲沃宗持续与晋国正宗交战,企图夺位,此时其族长是曲沃桓叔的儿子曲沃庄伯。
3、第三代君臣包括:齐僖公,晋武公,卫桓公、卫州吁、卫宣公兄弟三人,郑庄公,宋庄公,鲁惠公。而国王周平王从辈分上说,也是这一代的。
齐国,齐僖公在位,四出征战,齐国实力大增,初步成为强国。齐僖公是齐桓公的父亲,他在位期间齐国的崛起,为后来春秋首位霸主齐桓公称霸打下了强大的基础。此消彼长,齐国强大了,原先的强国鲁国,则开始下降了。
晋国,曲沃庄伯的儿子曲沃武公,终于篡位成功,即国君位,是为晋武公,晋国继续崛起为大国强国。晋武公是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晋文公的祖父。
鲁国,尽管已经开始下降,但当时仍然还是传统强国,鲁惠公对周平王篡位极为不满,他本身是在国王领导下的诸侯,却故意越级,用国王的礼仪祭祀,周平王不敢过问,国王威信扫地。
生活上,鲁惠公也开始来乱的,娶了儿媳妇仲子,生下鲁桓公。
宋国,也开始混乱,太宰华父督,垂涎司马孔父嘉之妻的美色,袭杀孔父嘉,夺其妻,并杀公子与,从郑国迎回公子凭,立为国君,是为宋庄公。
孔父嘉与华父督,以及当时的宋国国君,都是早年的宋国国君宋闵公一世的子孙。
卫国,故事更为精彩。卫庄公于前735年挂了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卫桓公、卫州吁、卫宣公先后继位。
先是,前733年,卫桓公因其弟州吁骄横奢侈,遂罢其职务,州吁逃离卫国。十四年后,前719年,州吁聚集卫国流民,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卫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遭到弑杀的国君,从此弑君成为惯例。周平王开始的礼乐崩坏的局面,愈演愈烈。
州吁少年时受父亲宠爱,爱好军事,他弑君篡位后,喜欢打仗,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卫国人拥护。同年九月,卫国老臣石碏(音QUE,四声),联合陈国国君陈桓公杀州吁,拥立其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老臣石碏,也是早年的卫国国君的子孙。
石碏还杀了依附于州吁作恶的儿子石厚,留下了“大义灭亲”的成语。
不过,继位的这位卫宣公,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不过,不是因为他治国有什么业绩,而是因为他的风流勾当。他们弟兄三个,一个比一个“精彩”。
卫宣公娶了父亲的女人夷姜,夷姜生三子,公子急、公子黔牟、公子顽。
他后来又娶了儿媳妇宣姜,宣姜生两子,公子寿、公子朔。
4、第四代:晋献公,齐襄公、齐桓公、公子纠兄弟三人,宣姜、文姜、哀姜、叔姜姐妹花,公子急、公子寿、卫惠公兄弟三人,郑昭公、郑厉公兄弟两人,宋闵公二世、宋桓公一世兄弟两人,鲁桓公。
郑国,春秋初期霸主郑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们,郑昭公、郑厉公等,争夺国君之位,郑国长期内乱不止,国力迅速下降,被楚国连续进攻,沦为小国。
齐国,齐庄公去世之后,齐襄公、齐桓公、公子纠兄弟三人先后即位或争位,而他们的姐妹宣姜、文姜、哀姜、叔姜,也是故事多多。
齐襄公,与姐妹文姜私通,为了能长期来往,他还杀了文姜的丈夫鲁桓公。文姜的儿子继位,是为鲁庄公。
至于宣姜,在卫国,诸子争位,经过一番厮杀,公子急、公子寿被杀,最后,宣姜的二儿子公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齐襄公做主,让他的姐妹宣姜,改嫁给了夷姜的儿子公子顽,也就是说,宣姜先是嫁给公子急,又改嫁公公卫宣公,又改嫁小叔子公子顽。宣姜为公子顽生三子两女,三子中,后来有两个做了卫国国君,两个女儿,后来分别为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诗经》有多章讽刺宣姜的诗:《诗·邶·新台》、《诗·邶·二子乘舟》、《诗·鄘·君子偕老》、《诗·鄘·鹑之奔奔》。
卫惠公之后,其子卫懿公继位。卫懿公玩物丧志,耽误国事,狄人趁机入侵,杀卫懿公,灭卫国。
此时,齐桓公在位,他率领华夏诸侯联军,击退狄人,帮助卫国复国,但是经此一番折腾,卫国疆土减少一半,人口也损失了不少,原先是大国,从此变为小国。
宣姜为公子顽生的两个儿子,先后继位为卫国国君,是为卫戴公、卫文公。
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称霸,实际上是做了华夏各国的盟主,对华夏各国有很大功劳,《春秋公羊传》说:“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当时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国遭到了极大的威胁,而通过改革而强盛起来的齐桓公,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号,会盟诸侯,安定王室,征伐夷狄,捍卫了华夏世界的安全。
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活到七十多岁,耽于享乐,生活糜烂,比其兄齐襄公还要过分,《史记》记载,“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妾)者六人”;《管子·小匡》记载,齐桓公自己承认,“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姑姊有不嫁者”;《新语·无为篇》记载,“齐桓公好妇人之色,妻其姑姊妹,而国中多淫于骨肉。”后来,一些齐人移居岛国,把这些习俗带去了岛国。
齐桓公的许多女人中,正式的妻妾九人,她们生了六个儿子,先后即位为齐国国君,其他女人也生了儿子,其中有七个儿子离开齐国,去楚国做了大夫,还有的儿子则留在齐国,成为桓氏、东郭氏等的祖先,后来的西楚大将桓楚,东晋权臣桓温、桓玄等人,皆桓氏后裔。
5、第五代:申生,晋文公,晋惠公,楚成王,宋襄公,鲁庄公。
先说鲁国,鲁庄公继位后,曾与舅舅齐桓公打了一场长勺之战,此时的鲁国仍然有不小的战斗力,利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鲁军击败了齐军,促成了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齐襄公、齐桓公的姐妹,宣姜、文姜的故事已经讲了,但还有哀姜、叔姜。《史记》记载,哀姜到鲁国嫁给外甥鲁庄公,妹妹叔姜随嫁,鲁庄公是文姜的儿子。哀姜还未嫁时,鲁庄公就多次去齐国与哀姜行房,哀姜嫁入鲁国后,又和庄公庶弟庆父、叔牙私通,还想立庆父为君。
鲁庄公三十二年,亦即前662年,鲁庄公去世,他有两妻两妾,其中,正妻哀姜、孟任,姬妾叔姜、成风。
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都姓风,主管风姓先祖太昊伏羲氏与济水神的祭祀。他们是伏羲氏的直系后裔,辈分高于其他的华夏人,其他华夏人是黄帝的后裔,而伏羲氏是黄帝的祖父,他的直系后裔,辈分当然较高一些。
孟任来自任国,成风来自须句国。
华夏上古十二姓,其中,风是一级姓,出现时间最早;而其他十一姓,妊、姞、姜、姬、嬴、姚、妫、姒、妘、妃(亦即己姓)、好(亦即子姓)等,则为二级姓,比如,妊姓(亦即任姓)就是从风姓中分出来的。
鲁庄公去世后,孟任的儿子公子般继位。庆父与哀姜合谋杀公子般,赶走弟弟季友,立叔姜的儿子公子启继位,即鲁闵公。前660年,庆父想自立为君,与哀姜谋杀鲁闵公,季友立成风的儿子公子申为为鲁僖公。哀姜逃至邾国,庆父逃至莒国自缢。庆父谋杀鲁君子般、鲁闵公,制造连年的大乱,人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桓公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最后,季友收拾局面,稳定了鲁国。
再说晋国,晋献公娶了父亲晋武公的女人齐姜,生了申生,又娶了大戎之女,生重耳,娶小戎之女,生夷吾,又从晋国在陕西东部的领土出兵,进攻居住于骊山一带的骊戎,俘获骊姬、少姬姐妹花,骊姬生奚齐,少姬生卓子。
为了取悦少妻,晋献公逼迫太子申生自尽,公子重耳与公子夷吾出逃。晋献公去世后,大臣们杀骊姬少姬母子,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晋惠公娶了父亲晋献公的女人贾姬,也是一番不消停的折腾,在他去世后,其子继位,重耳在秦国支持下,回国,杀了侄子,即位,是为一代霸主晋文公。
楚成王使诈,击败企图以堂堂之阵作战的宋襄公,威胁中原。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成王,称霸中原,挡住了楚国北上的野心。
这些,就是春秋前期的五代国君的故事。
此后,晋国称霸百年,屡屡击败楚国。晋国的霸权一直延续到春秋末期,直到最后,其内部大夫三家分晋,晋国结束。不过,从晋国产生而来的魏国、赵国,则先后为战国前期、后期的强大国家,实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