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鲁般,亦作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发明众多木工工具和农业机具,世称木匠的师祖。相传鲁般曾制作一只木鹊,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在墨子面前炫耀,墨子称其不如可负重五十石的车子的车辖实用,鲁般折服于墨子的哲理。文中所说的“刻木为鸢,蜚之三日而不集”,当是源于鲁般作木鹊的传说。人工制作的巧器,体现的是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水中之鱼,常为木鱼或鱼饵所惑,那是一种生物的本能条件反射;匈奴敬畏郅都之威,是恐惧之心在作祟,属于心理作用。
人有从众之欲,亦多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之心,且愿将难以实现的避祸求福冀望于本是虚无的天,故而常人云亦云,众口铄金,雩祭之礼也就渐而成制,世人笃信,疑者罕见。以古事论今朝,当今网络平台的风气,何尝不是闻风而传,先入为主,哪还顾及事之虚实?
多言则非小议,此段收工!
六、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睹物尚且思亲,更何况金翁叔是见了其母之像。汉武帝崇儒学,尚孝道,为金翁叔之母画像并题字,再将画像尊放于甘泉殿上,体现出汉武帝以德示人的良苦用心。金翁叔见其母画像潸然泪下,是为母子情感所在。孔子门徒共推貎似孔子的有若坐孔子之位并“尊事之”,也是人的一种感情表达,但有些“形而上”学的味道。孝武皇帝对李夫人思念过甚,以至于喜见有似之形。此段所述三例,皆为人世间的情感所致,若以人事推天道,岂不是将无形的“天”给“做实”了?以人间所为,揣度上天之行,由此可知,世人所敬畏的“天”,其实是某些智者生编硬造出来的。虚设一个至尊无上、无所不能的“天”,使世人集于“天道”所辖,无解之惑皆归于天,得此道者实在是高明之至。
七、
古时依礼制举行开耕仪式,以提醒民众在春天生发之季,需持耒锄田、亦需仗犁驱牛耕地,塑人像、立土牛,实为以象征意义示人。
设神主灵位,是为尊奉往生。见牌位如睹尊亲,寄托思念,虔诚以待,冀以期许。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无人可知那些诚意与期盼是否真的能为神主所知。所谓“神主”,实为人们心中所念,示灵位以虔诚,或可安心,并无其他。
圣人知涂车、刍灵之类无用,却仍明言要以其为殉葬。涂车,用泥巴做的车;刍灵,草扎的人、牛或马。以泥车、草人之类殉葬逝者,只能称之为略表心意,刍草何以可为人马神灵?
布靶上绘以心念欲射之形,以箭射之,或可慰藉其心,亦只是象征之意。
此段所述四例,皆为人之所想、人之所为。堆土龙意为示天,那么天与人同习?以凡人之心,揣度天之意,古人的想象力着实不错。古人错解自然之道,不足为怪,今人无需妄加责难。
八、
“乱龙篇”中,十五事例也好,四条理由也罢,皆属于有意识的人类社会现象。作者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将“天”归之于有意识且有作为的“实体”了,于是陷入了一种悖论:既承认“天道自然”且“无为”,又称天能受人之感动、可谴告人间过失。《论衡》之“乱龙篇”,是有些“乱”。雩祭仪式设土龙,与在祭坛上献布帛牺牲是一样的,其实只是表达了人们的虔诚之心,所谓的“天”、“神”是否真的存在、人们献出的布帛牺牲是否真能为天神接受,那位设计礼规者心知肚明。世人若有质疑,便可以“天机不可泄露”回应。既是不可泄露的天机,便显得极为神秘,世人只能是遵从。真龙尚且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存在,设一土龙便欲向天求雨,“变复之家”敢想敢为,董仲舒不愧为大儒,“愚人”也是煞有介事。
- 上一篇:上联:松下问童子,请赐下联
- 下一篇:你为什么会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