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镇江城北一里的地方,有一座北固山,此山北临长江,三面环水,其山岭斗绝、山势险要,东晋时期,名臣蔡谟在此建起一楼,作贮藏军需之用。
此楼,名曰北固楼,又叫北固亭。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时间来到了南宋嘉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204年,在山上矗立了将近1000年的北固亭,迎来了一个六十五岁的老人,此人时任镇江知府。他来到北固亭中,突然有感而发,唱出一曲《永遇乐》,词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饱含一腔悲愤,却又情深义重,他以孙仲谋和刘寄奴为目标,表达自己想要金戈铁马为国立功的决心,又以刘义隆为反面教材,表明自己反对贸然进攻的态度,但自己老当益壮、坚决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从未改变。
这个老人,名叫辛弃疾,后世称之为“词中之龙”。
金国,我誓与你为敌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南宋豪放词派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又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除去以上文人身份,辛弃疾还是南宋著名将领,中国历史上,能统领军队指挥战斗的文人不少,但像辛弃疾这般,上阵能杀敌、下阵能刺杀的文人,还真不多。
辛弃疾的祖上本是宋人,但他出生时,宋朝北方大片领土已经被金国占领,如果按照出生地为国籍的话,辛弃疾算是金国人。在金国南下,入侵宋朝北方的时候,辛弃疾的亲朋好友都在战乱中不幸丧命,而他的祖父辛赞也被迫在金国为官。
你杀我亲友,辱我国家,还要我为你卖命,这是一种怎样的家仇国恨,因此,辛赞一生都在寻觅机会与金国决战,这也影响到了年幼的辛弃疾的价值观,长大后,辛弃疾目睹了金国统治下的宋朝百姓是如何屈辱,更激发他立下了恢复中原的誓言。
到得青年时代,辛弃疾终于拿起了武器,加入起义军与金军对抗,这一战可不得了,当时在义军中担任掌书记的辛弃疾,带领50多人袭击数万人的敌营,还捉拿了许多活口,直接南下交给宋庭处决。
辛弃疾的英勇受到了宋高宗的赞赏,封他为江阴签判,二十五岁的辛弃疾,终于回到故国,并开始了官宦生涯。
尴尬的身份,归正人
在南宋,像辛弃疾这样从北方沦陷地区回归的人,被称作“归正人”,顾名思义,就是投归正统的人,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性称呼。
刚刚回归的时候,南宋朝廷还挺有血性的,宋高宗和宋孝宗在前期都算得上是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因此辛弃疾能做官,并得到上阵杀敌的机会。但是渐渐地,辛弃疾越来越受到冷落、不被信任,他上奏过很多有关抗金的建议,最著名的就是《美芹十论》,皇帝看了之后表示:“你说得很对!”然后就把辛弃疾下派到相对重要的地方,负责整顿治安。
一个绝世名将用来当地方城管队长,这不是小材大用吗,但有什么办法呢,归正人的身份,始终是辛弃疾仕途上的障碍,更何况他的祖父还曾在金国为官,于是,空有报国热情却得不到信任的辛弃疾,开始了一条无限循环的官途:先是归正,朝廷看他能耐大,就封官去抗金,却因为身份问题处处遭排挤,于是被贬官,然后朝廷无人可用,又召回辛弃疾,重回官场还是得不到信任,又被排挤贬谪……
在召回和被贬的循环往复中,辛弃疾终于受不了了,失望透顶的他干脆在上饶闲居起来,做个隐士。
贸然的决定,隆兴北伐
在与金兵连年的对抗中,宋高宗赵构终于被吓破了胆,连皇帝也不当了,匆忙禅位于太子赵昚(shèn),是为宋孝宗。这位皇帝可是了不起,在整个孱弱的南宋,赵昚是唯一一个有志向收复河山,抗击金兵的君主。
宋孝宗继位后仅两个月,他就一波干净利落的操作,为岳飞平反,然后又把秦桧搞出的一系列冤案一一彻查,使得他收获了满满的好评,同时也向全国人民说明了自己的志向——光复!
隆兴元年四月,迫不及待的宋孝宗就开始了北伐大业,为了不被反对派干预,他连正常程序都不走了,绕过三省枢密院,直接向大将张浚等人下达北伐诏令。
但很多时候,理想和能力不匹配,就会造成悲剧。
战争一开始,宋军势如破竹,连续攻下很多城池,原来金兵也不过如此嘛,宋孝宗和军士们都欢饮鼓舞,但实际上这都是小胜,在真正重用陕西之战和符离之战中,宋孝宗识人不明,又未做好万全准备仓促北伐,导致了两场大败。
这一败,败得宋军人心浮动,败得宋孝宗壮志全无,朝廷中的主和派趁机进言,宋孝宗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隆兴二年末,宋孝宗终于决定不打了,求和吧,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事业,在“隆兴和议”中,戛然而止。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自符离之败以来,南宋偏安以达40余年,时宋宁宗赵扩即位,宰相韩侂胄执政,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北伐大业。
被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也重新回到了任上,在镇江作知府。辛弃疾一到任就立刻展开了积极的备战工作,但他十分反对韩侂胄贸然北伐的决定,但他这么一个归正人,在朝廷里人微言轻,有谁会听他的呢?
郁闷至极的辛弃疾,来到北固亭边,40年前那场大败还历历在目,如今又来了这样一场贸然的军事行动,怎能让辛弃疾不感慨万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国孙权,凭险立国,南朝刘裕,草根崛起,他们都是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可如今他们都无处寻觅了,真是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啊!又岂止英雄不再,连他们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也都被雨打风吹去,能找到的,只剩下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三字,呼唤那生气虎虎的英雄们,与今日萎靡的南宋朝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果说上片是借景怀古,那下片借古鉴今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
“元嘉草草”是用了宋文帝刘义隆的典故,元嘉是年号,草草是轻率的意思。当年刘义隆也十分有雄心壮志,却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连续北伐,被打得元气大伤,打败刘义隆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此人当年是刘裕的手下败将。
对比40年前的宋孝宗北伐,和如今宋宁宗的北伐,历史竟然如此相似!
“封狼居胥”则是用了霍去病的典故,当年霍去病年仅17岁,初次征战就把匈奴打得再也不敢进犯中原,杀到狼居胥山时,还顺便在这里举行了祭天封礼。
话说刘义隆北伐时,听了手下人的策略后连连夸赞,说这让人有封狼居胥的壮志,结果被打得仓皇北顾,辛弃疾在这里使用此典,显然不是为了夸奖皇帝的壮志雄心,而是为了讽刺刘义隆,同时也为了告诉皇帝,北伐虽然势在必行,但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别像刘义隆那样。
最后,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这个典故用得非常妙,廉颇在赵国为将时,年纪一定非常大了,还对赵国忠心耿耿,但最后却被奸人所害。
而此时的辛弃疾也已经是65岁高龄,他就跟廉颇一样,依然壮心不已,且忠心不二,“廉颇老矣”一语三关,一方面表白忠心,另一方面表示自己还能打,第三方面也是表达内心的忧虑。事实证明,辛弃疾的忧虑并不是杞人忧天,在北伐前夕,韩侂胄果然免去了辛弃疾的官职。
这次北伐,是辛弃疾实现心中抱负的最后机会,3年后,辛弃疾带着终身的遗憾,病逝于铅山,享年六十八岁。临终前,辛弃疾还拼尽全力,喊出了人生的最后几个字:“杀贼!杀贼!”
- 上一篇:宋词鉴赏大辞典(300卷)(138卷)陆游大全
- 下一篇:优美的宋词欣赏(豪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