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我国是一个神奇的王朝,国家富裕,但是却不是兵强马壮,"强干弱枝"政策的推行,有其好处,也有坏处。北宋有9个皇帝,历史竟如此惊人地重复,南宋的皇帝也是9个。不过高宗赵构在位期间,出现过一段小插曲。
建炎三年(1129)二月,女真军队从河南打过淮河,长驱直下。当时驻骅在扬州的大宋皇帝赵构,如惊弓之鸟,连身边的两位宰相汪伯彦、黄潜善也来不及打招呼,只带着王渊、康履等几名亲信仓惶出逃,坐小船过长江逃到镇江,后来又马不停蹄,过苏州,过崇德,一直逃到杭州。
那天,汪伯彦、黄潜善正率领一些大员听和尚说经。之了,大家一起进餐,忽然听到堂吏高呼:"皇帝走了!"真是晴天霹雳!两位患晚期恐金病的宰相,立即上马去追赶南逃的皇帝。顿时,扬州城里大乱。
人们呼号着,奔走着,涌向城门。挤着的、踩着的,死伤不少。连皇帝使用的仪仗器物全部丢光。只有太常少卿急急忙忙背了北宋9位皇帝的神主牌跑出来,一路上跌跌撞撞,竟把太祖赵匡胤的神主牌丢了,真是狼狈至极。
军民们对这场可耻的溃逃,愤恨切齿。赵构不得不罢免了两个窝囊宰相。三月初五,御营统制官苗傅与刘正彦等利用军卒民众的不满情绪,猝然发动兵变,杀了刚刚任命的签书枢密院事兼都统制王渊,又逼着赵构交出宦官康履,枭其首,并且进一步逼着赵构退位。拥立赵构3岁的儿子为皇帝,请孟太后垂帘听政。
这是一场没有充分准备的事变,也没有精明的首脑人物来驾驭这场突变。更糟糕的是,在群众抗金情绪高涨的这个大背景之下,他们搬掉赵构,没有更好地团结群众抗金,反而极力主张与金议和。在他们看来,赵构竟是与金议和的一个障碍。这个愚蠢的主张倒帮了赵构的大忙。
尽管贪生怕死的赵构令人失望,但他毕竟是赵家皇族的嫡脉,能够以赵家皇帝的身份作为团结大家抗金的一面旗帜。于是吕颐浩、张浚、韩世忠等抗金派人士起兵勤王,刚好一个月就收拾了这场兵变。四月初五,赵构恢复皇位。
这样,如果把这个小皇帝算上,南宋有10个皇帝。从宋代皇位的传承看出,当时国家权力组织的政治体系是不大规范的,但是,从总体上看,宋代皇位的传承还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出现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