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的巅峰,诗词本是一种文体,表现形式。很多人会把元曲认为是现今的戏曲,其实总体来说没有错误,但是元曲主要指的是散曲,散曲被誉为中国的最后一种韵文形式。
一、何为散曲:
散曲,元人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元代韵文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的出现的新诗体。它只所以被称为“散”,是相对于元杂剧的整套曲目而言的。元杂剧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和情节。而散曲只是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和情节无关,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二、元散曲的兴起:
散曲能在元代兴起,既与当时韵文体发展的现状密切相关,又与音乐和语言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诗词创作在唐宋时期达到创作高峰,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越来越脱离音乐而向纯书面文学发展,在表情达意方面,越来越失去其优越性。而在当时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峙时期,又吸收了一些少数民间的音乐曲牌和语言风格,便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抒情文体,这就是散曲。关于散曲兴起的这种状况,明代的王世贞在《曲藻•序》中有明确说明,他说:“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徐渭在《南词叙录》中也有明确的总结,他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状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能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三、元代散曲的体制特点: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形式:
1、关于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的基本体制单元。其名称来源于唐代的酒令。它通常以一只曲子(即用一个曲牌)为一首,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除单片只曲外,还存在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是由同调同题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联章体虽以同调同题的组曲形式出现,在内容上互有联系,但其中的各支曲子仍是完整独立的小令形态,故仍属小令的范畴。
2、关于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由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在体式上,它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有些曲子还可以任意增加字数;二是套数中的各曲必须押同一个韵;三是在套数的结尾部分通常有尾声。
3、关于带过曲: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散曲体式。就是作者在写完一曲之后,意犹未尽,还可以再写另外一个曲调,只有两个曲调音律衔接,又押同一个韵,就可以合算作一首。如王实甫的〔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刘时中的〔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数相比,其容量要小得多,并且没有尾声。
四、元代散曲的艺术特点: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既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散曲有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在诗词创作中,对于每句字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损。而到散曲创作中,由于“衬字”方式的采用,散曲的句子则可长可短,句子的伸缩变化很大。所谓衬字,指的是散曲句子中本格以外的字。如〔正宫•塞鸿秋〕一曲,其末句依格本是七个字,但贯云石的《塞鸿秋•代人作》,末句作“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就变为14字了。本格之外增加的字,就是衬字。但具体那些字算是衬字,则无明确所指。衬字方式的采用,就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地伸缩递减,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字数的死板和乐律的灵活之间的矛盾,而且能使散曲语言在口语话、通俗话的基础上,较好的发挥其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表现风格。
2、散曲具有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传统的诗词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语言的庄雅工整和精婺细腻,一般来讲,是排斥通俗的。而对散曲来说,则在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俗语、蛮语(少数民族之语)、謔语(戏謔调侃之语)、嗑语(唠叨琐屑之语)、市语(行话、隐语、谜语)、方言等不同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的使用,不仅使读者一下子沉浸近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并且使散曲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口语化和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关于这点,许多学者都曾给予深刻揭示,如清代的黄周星在《制曲枝语》中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3、散曲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倾向:传统诗词在审美倾向上讲究的是含蓄蕴籍,对此,散曲也不排斥,如在小令一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总的倾向来看,它崇尚的却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风格。任讷在《词曲通议》中有明确概括,他说:“曲以说的急切透辟、极情尽致为尚,不但不宽弛、不含蓄,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待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辞面,用比兴者并所比所兴亦说明无隐。此其态度为迫切、为坦率、恰与词处相反地位。”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籍其情,反而惟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同时,散曲多借用“赋”的形式、可以自由增加衬字、可以采用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的表现方式,也对其这一审美倾向产生了积极影响。
- 上一篇:精美宋词欣赏,无限之美
- 下一篇:125句最经典的唐诗宋词,一气呵成,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