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看到这首《送东阳马生序》,你是否勾起了许多回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篇文章的作者——宋濂
说到文豪,你想起的是谁?是不是雨果、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这样的外国文学巨匠?其实,宋濂和他们是一类人,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文豪。
这么说是有依据的。
宋濂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明初文臣之首";明武宗正德年间,宋濂获追谥为"文宪";宋濂生前坚持散文创作,且以散文闻名于世,被后世尊为"一代之宗"。
从头上的殊荣来看,就知道宋濂的文学成就不低,称为文豪一点也不为过。
宋濂生于元朝末年,祖籍浙江,据考证,宋濂应为书香之家。宋濂小时候体弱多病,但这并不妨碍他从小就显露才华。宋濂从小就聪慧过人,记忆力强,被人称为"神童"。据记载,宋濂曾受业于当时的不少名人门下,如吴莱、柳贯、黄溍等,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宿儒,所以宋濂精通《五经》,文学功底扎实。
良好的教育,让宋濂有了享誉后世的前提。而跟随名师学习,也让宋濂养成了终身学习,笔耕不辍的好习惯。这些习惯也为他日后所取得文学成就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宋濂的才华得到了当时的元朝皇帝元顺帝的赏识。顺帝召宋濂入宫为官,授他翰林编修一职,但被宋濂以奉养父母为由拒绝了。至正十年(1350年),也就是皇帝征召他的第二年,宋濂跑到仙华山当了道士,这在当时可是惊掉了一地的下巴。但实则修道为幌,入山著书写作才是真。至正十六年,他又入小龙门山著书。
伴随着农民起义的爆发,朱元璋逐渐崛起。在朱元璋的礼遇之下,宋濂开始为朱元璋长子朱标授业。
前文提到过宋濂是一位大文豪,那他到底有何成就?
宋濂与明初的另一位著名人物——刘基,都以散文闻名。宋濂写散文,坚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而感"而为文。所以宋濂的散文内容很充实,且简洁质朴,有很强的艺术特色。时人评价到:"辞韵沉郁,体裁简严"。
宋濂的著作颇丰。现存世的著作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诸子辩》、《龙门子凝道记》二十四篇、《潜溪内外集》三十卷、《銮坡集》二十五卷、《萝山吟稿》二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芝园集》四十五卷、《洪武圣政记》二卷、《朝京稿》五卷 等。 还著有《篇海类编》20卷,《洪武正韵》16卷。他曾主编《元史》210卷。除《洪武圣政记》一向单行及《元史》集体所撰外,其它作品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还值得一提的是,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明史》有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宋濂不仅在文学上流芳后世,他还是明朝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当过明朝太子的老师,主修过《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且当时朝廷的诸多礼仪都为他制定。
但就是这样一位本可安享晚年的宿儒功臣,却被牵扯进明初著名的胡惟庸案,虽免于死罪,却逃不过流放的命运。
洪武十四年(1381年),宋濂被流放至四川茂州,因年老体弱,在流放途中病逝于夔州(今重庆奉节)
一代文豪,晚年落得如此下场,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