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13 02:52:58
阅读:

本文字数56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左右。

这是我们春秋五霸系列的第二篇,故事紧接上一篇,今天我们的主角是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他是继齐桓(huan 二声)公之后第二位争霸的君主,严格意义上来说,宋襄公并没有取得中原霸权,和齐桓公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完全不能比,个中原因很复杂,今天我们就从特别的角度来解读宋襄公的争霸故事,本文花了很多时间重新整理了故事线,让大家读起来不至于迷惑,本文可以自己收藏学习,也可以当做故事讲给孩子听。

一直以来,对于宋襄公这个人的争议比较多,争议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宋襄公能不能跻身五霸之一?第二个是,宋襄公的仁义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其实,宋襄公可以说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他因仁义拥有争霸中原的理由,却也因仁义两次败北而亡,一生也没达成霸主伟业。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一.宋襄公其人。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它是宋桓公的次子,而且还是嫡子。宋襄公有个哥哥叫目夷,因为目夷的母亲只是侍妾,所以目夷只是庶子。后来宋桓公病重,要兹甫继承君位,但是兹甫坚决不肯接受,说"我的兄长目夷年龄比我大,能力比我强,而且忠诚仁义,他才是最好的人选啊,请您立目夷为国君吧!"

如果宋桓公真的听从了兹甫的建议,立目夷为国君,说不定宋国真的可能做到中原霸主的位置,至少兹甫有句话没说错,他的能力真的不如目夷,之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他当时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可是历史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方向走,宋桓公确实将兹甫的想法告诉了目夷,可是目夷听后非常感动,当时宋国的规矩是嫡子才可以继承君位,目夷坚决不肯接受,对宋桓公说"如果要说仁义,兹甫能将君位都让给我,还有比这更大的仁义吗?我比不上兹甫,再说废嫡立庶也和我们的祖制不合啊!"为了不影响兹甫的继位,目夷躲到了卫国。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又过了两年(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逝,兹甫只能接受君位,兹甫就是宋襄公。他将逃到卫国的目夷接了回来,封目夷为宰相,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目夷,目夷也全力辅佐宋襄公。

世人对于兹甫转让君位一直存有猜疑,认为兹甫是假仁假义,如果他真的想要转让,大可以学习商末伯夷和叔齐,都不接受,双双出走,可是这对于宋国的将来又有什么好处呢?身为王子,就应该以国家为重。再说兹甫坐上君位后将目夷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还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他,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如果他真的是假仁假义,大可以放任目夷流亡宋国,或者接回来后给他一个平常的位置也不是不可以,所以,兹甫是真的出于仁义和对宋国将来的考虑才谦让君位的,至少当时是这样的想法。

二、宋襄公人生的偶像和目标——齐桓公。

宋桓公死的时候齐桓公才刚刚开始称霸中原的计划,宋桓公刚去世还没来得及下葬,刚刚继位的宋襄公兹甫便接到了齐桓公约各路诸侯在葵丘结盟的消息,当时齐国经过齐桓公和鲍叔牙、管仲的大力改革,国力空前高涨,非宋、鲁可以抗衡,连比较大的秦、楚、晋国也不敢招惹齐国。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刚继位的宋襄公知道这是大势,宋国这样的小国是不能拒绝的,便带着目夷前去葵丘参加结盟,并且接受了齐桓公定下的盟约,这些盟约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以下几条,所有参加盟约的诸侯都要遵守,包括定下盟约的齐国,盟约内容如下:

不准将天灾水祸故意引向别国。不准趁着别国灾荒而故意不卖粮食。不准随意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妇人参与朝政。

这几条里面其余的都好理解,为的免伤和气,影响结盟的关系,但是其余的不准更换太子和以妾代妻,看着有点奇怪,其实这两点反而是最重要的两条。要说这两条就不得不说当时各诸侯之间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属于周朝,只不过那时候的周天子早就没有了约束各路诸侯的实力,仅仅只存在于名义上了。

而各路诸侯之间往上数他们各自的祖先都是周朝的臣子,比如说齐国齐桓公就是姜太公的后代,当初武王伐纣后,身为第一功臣的姜太公的封地就是齐国。而宋国的第一任君主却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当初微子见纣王荒淫无道,纣王又不肯听劝,微子只能离开隐居,到了武王消灭殷商,微子才又出山,被武王厚待,将宋国给了微子作为封地。所以说往上数,各路诸侯的先祖都是认识的,说穿了都是同事关系。

而且各路诸侯传承几百年,相互之间通婚很频繁,往往这个国家的公主就是那个国家的王后,这个国家的太子就是那个国家君主的外甥,这种关系错综复杂,比如说当初齐国公子纠,为了躲避公孙无知的迫害,就躲到了鲁国,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公主。说穿了各诸侯之间很多都是亲戚关系,所以为了保护各方的利益和和平,太子和正妻都不可随意更换。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我们回来继续说,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定下的盟约条件之后,还额外接受了齐桓公的另一个委托,那就是照顾齐国太子公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相互照顾对方的王子,这在初秋时期很正常,再说宋国弱小,宋襄公也没有拒绝的选择,再加上当时的宋襄公对齐桓公那可是由衷的佩服,说齐桓公是他的偶像也不为过,他亲眼见到了诚信带给齐桓公的巨大帮助。后来齐桓公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帮助下果然做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伟业。

三、一代霸主晚年惨死,争霸契机出现。

齐桓公称霸中原,宰相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鲍叔牙的劝谏,任用了易牙、竖刁等人,齐国国势迅速衰退。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争夺国君之位,而易牙、竖刁等人把守宫门,假借桓公命令,竖起高墙,任何人不得见齐桓公。而五个公子忙于争夺君主之位,乃至一代霸主竟然饿死而亡,即使如此,五公子争夺依然不停,以至于齐桓公尸体放了六七十日,已经发臭生虫也无法下葬。一代霸主就此惨死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晚年的齐桓公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

齐桓公死后,五个公子你来我往,为了君位斗得很厉害,齐公子昭跑到宋国找齐襄公求助,齐襄公原本不想出兵,因为当时宋国还很弱小,就算是齐桓公去世了也不是宋国可以战胜的,可是宋襄公曾经在葵丘结盟的时候曾经答应齐桓公要照顾公子昭,现在人家求上门来,自己也不好拒绝,宋襄公便想了个办法,他邀请各国诸侯一起出兵帮助公子昭夺取君位,可是当时宋国弱小,没什么号召力,来的都是些比宋国还弱小的卫国、曹国、邾(zhu)国,而宋襄公则是兵力尽出,全力帮助公子昭回国夺取君位。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齐孝公·公子昭

这次是宋襄公运气最好的一次,当宋襄公带领四国军队前往齐国的时候,正碰上齐国的贵族被几个公子之间的争夺闹得苦不堪言,公子昭在之前便是齐桓公定下的太子,这些贵族对公子昭富有一些同情心,再加上宋襄公打着四国联军的旗号,让这些贵族摸不清虚实,就在公子昭回国之前把竖刁杀了,还杀了公子无亏,赶走了易牙。(易牙、竖刁在上面有提起过。)贵族们就在国度迎接公子昭回齐国,拥立他为新的国君,公子昭就是齐孝公。

而收益最大的反而是宋襄公,他因为护送公子昭夺得君位,在诸侯当中取得了一定的名望和威信,当初齐桓公就是因为诚信折服了各路诸侯,这一直被宋襄公视为楷模,如今自己也因为仁义和诚信获得了声望,这使得他信心大涨,但也因此为他的败落埋下了伏笔。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四、 谋求霸主,第一次败落。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经过五公子夺位,再加上没有了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的贤才辅佐,国力急剧衰落,早已经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这就给了那些有心觊觎霸主地位的诸侯国以希望,其中野心最大的就是刚刚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的宋襄公。

宋襄公一直以齐桓公为榜样,他打出仁义的旗号,也想效仿当初齐桓公那样,召集各路诸侯,想要以此确立宋国的霸主地位。这时候他的哥哥目夷劝他说"宋国只是小国,我们目前完全比不上当初的齐国国力,想要以小国来结盟诸侯,带来的必然是祸害,你可一定要三思而行啊!"

可是当时的宋襄公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和齐桓公没有什么差别,而且两个人的成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把自己幻想成齐桓公2.0了。宋襄公没有听从目夷的建议,毅然向诸侯发出了结盟的消息。可是他高看了自己的号召力,诸侯国没有几个响应他的。

宋襄公没办法,只能慢慢来,他先是扣押了腾宣公(姬婴齐,春秋腾国国君),又邀请曹国、邾国两国在曹南会盟,还命令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做结盟的祭品,以此来达到捆绑两国和他结盟并且震慑东边诸侯国的目的。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这一做法也是后世对他仁义口号的最大怀疑点,后世认为他是假仁假义,明面上是仁义的化身,背后却实行扣押和震慑的行为,这和当初齐桓公忍着吃亏也要坚守信用的做法完全不同。果然没过多久,和宋国结盟的曹国就因为忍受不了宋国的压迫而产生了矛盾,曹国想要退出结盟,宋国则直接发兵包围曹国,一时之间两个诸侯国关系水深火热。

而另外一边,陈国君主陈穆公邀请蔡国、楚国、郑国一起到齐国再次结盟,重修齐恒公当初定下的结盟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大势力之间的对决,分别是以楚国为首的楚、陈、郑、蔡和以宋国为首的宋、曹、卫、邾等小国,在综合实力上,宋国联盟最弱。

到了这里,明眼人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宋国一直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别的诸侯国根本不想和他结盟,即使是当时强大的楚国,也不敢提出来称霸中原的想法,而是规规矩矩前去齐国再次重修齐桓公之好。

但是上天好像和宋国开了一个玩笑,宋襄公看不清楚局势,在强势捆绑三个小诸侯国后,两年后再次向其他的诸侯国发出了结盟的要求。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宋襄公首次在鹿地会合诸侯,齐国和楚国的国君也都去了,然而在会合期间,宋襄公直接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了齐国和楚国的强烈不满,因为论实力,宋国连当时的齐国都要差很远。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会合结束后,宋襄公竟然在不经过齐、楚两国同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又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孟地会合。这个消息一出,吓得目夷赶紧劝宋襄公说"宋是小国,论实力,远不如齐、楚,以小国之身争当霸主,必然会引来灾祸的啊!"但是刚结束鹿地会盟的宋襄公沉浸在"盟主"的感觉中无法自拔,认为目夷的说法过于危言耸听,说"宋虽小国,但乃仁义之师,当初齐桓公以诚信赢天下,而我宋国以仁义合诸侯,有何不可?"直到此时,宋襄公依然以为鹿地会合是因为他的仁义。

到了秋天,宋襄公要前去孟地会合诸侯,目夷让他带上军队,以防有变,说楚国是不讲信用的。可是宋襄公却说"不带军队是我自己提出来的,与齐、楚已经约好,我们怎么能够自食其言呢?楚乃是大国,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说完,宋襄公不带军队就前去孟地了。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到了约定的日期,楚、陈、蔡、徐、曹、郑六国国君都来了,而楚国已经埋伏好了军队,在会议上,宋襄公因为想要让诸侯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而惹恼了强大的楚国,楚成王当即命人抓了宋襄公,将他带回楚国囚禁了起来,并且还想以宋襄公为人质攻取宋国。在目夷的各方努力下,同年冬天,诸侯又在薄地进行会合,鲁僖公出头调停,宋襄公才得以被释放回宋国。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宋襄公第一次争霸失败。

五、 天真固执,再图争霸,第二次败落而亡。

宋襄公回到宋国之后,不思悔改,不愿面对事实,还是一心追求中原霸主。他听说薄地会合后郑国支持楚国成为新的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说"你刚回来,因为你被楚国囚禁,目前我们宋国士气正低,实在不是攻打郑国的时机啊!",但是宋襄公不听目夷的建议,依然发兵攻打郑国。相对于宋国而言,郑国就更加弱小,郑国只能向楚国求救。

楚成王接到郑国的求救之后派了大将成得臣直接攻打宋国的都城,以达到为郑国解围的目的,宋襄公果然中计,赶忙撤兵回退。楚宋双方不期而遇,就在泓水(今河南省拓城县西北)展开大战。

两军相见,楚军就开始渡河,这时候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着他们渡河的时候我们用弓箭消灭他们。"可是宋襄公却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渡河的时候攻打他们呢?"。等楚军过了河,还没有排好阵列,目夷说"现在时机也不错,可以开始攻打他们了!"宋襄公说"趁人之危,吾不耻于此",目夷无奈,眼看着楚军排好阵型,只能暗自叹息。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等楚军排好阵型,双方便开始大战,宋军的实力不如楚军,再加上人数的劣势,宋军大败,连宋襄公也在交战中被一箭射中了大腿,宋军只能落荒而逃。宋军败落后,手下的将领都埋怨宋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导致大家兵败。宋襄公对他们说"我们宋军乃是真正的仁义之师,我们不攻击受伤的敌人,也不欺负年老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古人作战之时并不靠关塞险阻而取胜,即使宋国就要灭亡,我也做不到趁人之危。"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这一次的败落导致宋国再也没有称霸中原的资本,而宋襄公也在第二年因为伤情加重而亡,一代国君因为他的迂腐和天真失去了称霸的梦想和生命。

六、 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我们不能否认宋襄公的仁义,虽然这些仁义带有目的,并且在追求霸主的过程中急于求成,不顾盟友的感受,但是,于本质上而言,宋襄公倒是在仁义的道路上从一而终,虽然有时候过于天真,比如说孟地会合,没带军队被楚成王囚禁。再比如说泓水之战,过于迂腐,不肯趁人之危,最终败落而亡。

高尚的道德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就大业,可是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撑你所坚持的道德,宋襄公一直以齐桓公为榜样,一个以诚信成就霸业,一个想效仿他以仁义成就霸业,可是宋襄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时的齐国有鲍叔牙和管仲这样的贤才,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力远不是宋国可以比拟的。

宋襄公虽然有目夷,而且目夷的能力和眼光并不比鲍叔牙和管仲差,通过目夷,宋国也是内修国政,仁义治国,实力也有所提升,可是这种提升是有限的,再给宋国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未尝没有一争的可能性,可是宋襄公急于求成,他只看到了齐桓公诚信的表面,却没有看到齐桓公背后的实力。

道德与力量的较量,春秋五霸宋襄公:一个想当霸主的仁义之君

道德和力量就像一个人的表里,表里如一才是真正的强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无视宋襄公的功绩,在齐桓公死后,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他是第一个以一己之力会合诸侯的君主,更是他的全力支持才促使齐国的内部稳定。

在当时各路诸侯尔虞我诈的情况下,宋襄公却是少有的言而有信,有仁有义的君主,虽然一生没有真正的成为霸主,但是他的仁义、道德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只不过不能像他那般迂腐。

末尾彩蛋:

宋襄公泓水之战后,在宋国遇到了晋国流亡公子重耳,这就是我们下一篇的主人公,春秋五霸的第三个——晋文公。想知道宋襄公是如何对待流亡时期的晋文公的,敬请期待下一篇文章。

头条关注【万物皆明】,一起交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