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公元976年10月20日凌晨,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去世,次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这可是自秦汉以来汉族王朝从未有过的,此时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影视剧里面的八贤王)已经成人,按理说本应是这两个儿子其中的一个,可即位的的怎么是他赵光义呢?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斧声烛影”,它和“金匮之盟”“陈桥兵变”一起被称为宋初三大疑案。他怎么即的位先不说,但他即位绝对是很难让群臣信服的。换句话说,就是这把龙椅,他坐的并不稳。
不稳的原因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前一天“活蹦乱跳,吃嘛嘛香”的人,怎么第二天就走了?如果说这件事有蹊跷,那么作为最大的受益者,赵光义的嫌疑绝对是最大的。
为了摆脱嫌疑,咱也是很努力的,但却有点越描越黑
在这里就不介绍“斧声烛影”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赵光义现在做了皇帝,他自然是不会允许别人对自己有“弑兄夺位”这种怀疑的。但他这个时候还算理智,清楚武力来让怀疑他的人闭嘴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其实回顾历史,一个人的皇位来的是否正当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当个好皇帝,当个让自己的子民认可的好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皇位怎么来的这就不说了,大家都清楚,可就是没见谁对他说三道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算得上一个好皇帝。
赵光义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新君即位一般会等到次年才会改元,可赵光义刚一即位就改元“太平兴国”,这就很让人费解了。他还封弟弟赵延美,侄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为亲王(亲王是中国古代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国一级君王的称号)。他这是要告诉其他人,自己不会对亲人动手。可他的这些做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想要使自己的皇位十分稳固,还得靠“功绩”。
他首先想到的是赵匡胤未尽的事业。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俶和平海军(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来到开封朝见赵光义,这两人也都算是五代十国遗留下来的人。钱俶这个人很是“佛系”,对大宋的要求可谓是无条件办到,是个比较弱的人。
而陈洪进,此人出身贫寒,年少时胸怀大志,攻读诗文,喜欢研究兵法,后来参军,不断建功立业,深受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赏识,主政泉州,漳州,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持续海上贸易,可谓大有功劳。
这两个人此时来的可谓太及时了,对于着急稳固皇位的赵光义来说,这是天赐良机。
赵光义在收下钱俶的贡品之后,没说让他回去,也没说要扣押他,什么也不告诉他,就像晾衣服一样晾着他。这就让钱俶心里发毛了,这是要干什么呀!就在他“懵”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陈洪进奉出《纳地表》,归顺大宋,在什么都不告诉自己的情况下偏偏让自己知道这个消息,赵光义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于是,钱俶上表纳地,削去吴越国号。这样一来,赵光义甚是欣慰,对他们也都进行了封赏。
接下来,赵光义的目标,是北汉。北汉也算得上是宋朝的老对手了,赵匡胤在的时候,趁着北汉内乱,打了它两次,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也把地区狭小,经济落后,还年年给辽国交“保护费”的北汉打的够呛。
赵光义即位后,双管齐下,一面积极训练军队,一面派使者和辽国通好。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赵光义任命潘美为主帅,兵分四路,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命令郭进占据太原以北的石岭关,随时阻止辽国援军,二月下诏亲征,在太原城外形成包围圈,断绝了城内的一切物资供应。
北汉皇帝刘继元赶忙派人去辽国求救,辽国一边派人去询问宋朝这是什么情况,一边派军队驰援太原。对于辽国使者的询问,赵光义态度强硬,北汉我是一定要打的,你们辽军过来我一起打。
无奈,辽军只好向前推进,没想到刚到石岭关就遭到宋军伏击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刘继元见援军不至,着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幸亏有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就是杨业)在,都城才没有被很快攻破。
然后,双方大战,北汉军队士气逐渐低落下去,与此同时,赵光义一面猛烈进攻太原,一面派人劝降,北汉军队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终于在同年五月,刘继元献表降宋。
干掉了北汉,吴越,平海军,这些,就够了吗?
瞄准了幽云十六州
上面提到了赵光义干掉了北汉,吴越,平海军,但这还不怎么够。因为,明眼人一见就看出来,灭掉北汉,收了吴越,平海军,你赵光义不过完成了赵匡胤完成了“十之八九”的事业。如果赵匡胤还在,完成这些也就是时间问题,所以,这些虽然可以记一功,但却不足以起到巨大作用。
那么,什么可以起到巨大作用呢?
没错,就是赵匡胤生前的夙愿——收复幽云十六州。这项计划赵匡胤生前始终没能付出军事上的行动,只是有一个专门的相当于“基金会”的东西,叫“封桩库”,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放在这里。
“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后晋石敬瑭)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这就是赵匡胤的想法,就是说,等攒到三十五万时,就去找契丹赎回幽云十六州,如果契丹不答应,就拿这些钱去招募军队,用战争手段夺回来。试想一下,如果赵光义收复了幽云十六州,那么就不仅仅解除了大宋北面威胁,而且会立刻得到朝野上下的认可,这对赵光义来说,诱惑太大了。
这一次,把赵光义的“急功近利”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灭掉北韩以后,他全然不顾将领们的反对,硬是在不做任何休整,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向幽州进军。一开始,可能是契丹没有想到宋军会这么快打来,没有做任何防备,也可能赵光义就是要攻其不备,契丹方面连失数城,宋军一路打到幽州城的南面,并对幽州城发动总攻。
幽州城在当年契丹接管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被打造成了这一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防守十分坚固。宋军打造八百门炮具用于攻城,却还是连攻十几日都没能攻下。而契丹早已派出耶律休哥率军救援幽州,随后,两军在高粱河开战,宋军大败,赵光义负伤逃走。
再然后,直到太平兴国七年(986)正月,才再次派兵出征,曹彬,田重进,潘美为三路主帅,其中,曹彬先后攻取两座县城,又攻占涿州,败契丹军于新城东北。而对面耶律休哥很会用兵,见自己兵没有曹彬多,就避其锋芒,只在夜间偷袭,截断宋军粮道。
曹彬只好暂时退兵,但与此同时,田重进和潘美进展顺利,各自占领了不少城池,曹彬的部下听说其他两路军进展顺利,害怕功劳被抢,就纷纷要求出兵,曹彬没有办法,只好出兵,一路上不断被契丹军骚扰,到达目的地时,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更“刺激”的是,辽国萧太后率领的增援部队已经抵达,并且与耶律休哥成功会和。宋军见势不妙,立马就撤,可对面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对宋军边追边打,宋军可谓狼狈不堪,逃跑过程中还有“踩踏事件”发生。
赵光义收到消息后,立即下令其他两路军紧急撤退,也就是在撤退途中,名将杨业被监军王侁陷害外加算计最后被契丹俘虏绝食三日而死的事情。
结语:
可见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必须一步一步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来。在做大事之前一定不能心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敌人”。老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啊!
宋太宗赵光义对稳固自己的皇位可谓心急,原因就是“皇位”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他可以让子弑父,让兄弟反目,让亲人残杀。不由让我想起了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上一篇:宋江怒杀阎婆惜,原来是早有预谋
- 下一篇:揭秘宋神宗赵顼每年竟要吃羊肉四十三万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