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开展的青少年国学大讲堂活动走进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现场小朋友积极参与互动。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周围围)老师:“两只花蝴蝶。”一个小朋友抢着回答道:“三只小白猫。”老师:“早晨去上学。”另一个小男孩迅速站起来对答道:“中午去吃饭。”……十多分钟的互动,老师将花鸟、动物、时令随机地融合在对话中,请现场40多位小朋友积极参与,以培养孩子们的应变能力。这是今天开展的“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系列公益活动第一期,中国北方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宋玉生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孔子学堂现场为社区居民传授礼乐家风的一幕,这也是“青少年国学大讲堂”的第五讲活动。
中国北方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宋玉生为什刹海社区居民、青少年及部分孩子家长带来了一场题为《礼乐家风》的文化讲座。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 摄
“青少年国学大讲堂”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指导,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中国青年网和未来网联合主办。本场讲座是“青少年国学大讲堂”第五讲,由什刹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协办,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和果核儿公社-全国高校国学联盟共同承办。
讲座中,宋玉生从家风、家教开始,讲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向现场的家长传授了怎么“再造书香门第,重开礼乐家风”。 宋玉生认为,“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做到父母的责任,做孩子成长的榜样,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不一味地追逐西方的教育方式,只做孩子的朋友。”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润物细无声,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教化的过程,生活中每个细节都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礼乐的家风中健康成长。”宋玉生告诉现场的家长。
宋玉生还做了现场示范,让现场的小朋友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位小朋友吟诵一首诗。在吟诵结束后,宋玉生总是特别提醒小朋友要鞠躬致谢。他告诉家长:“这虽然是一个小细节,作为家长时刻提醒着孩子,今后就会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礼貌习惯。”
对于为什么读书,宋玉生告诉现场的小朋友,读书的目的是明理。他娓娓道来地给小朋友讲述了苏东坡读书求学的故事。讲座结束时,宋玉生赠送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一句话:“学艺薪传中道,读书胜在圣贤。”让小朋友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
宋玉生,六岁受父亲宋公秀峰先生教诲,熏习诗书礼乐之家风,在吉林长春、北京等城市生活,随父进茶馆戏院品茶听戏,耳濡目染,在家塾中读书、操琴、作画、吟诗、答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宋先生致力于国学传播事业,以弘扬国学、传承文脉为已任。20多年里,宋玉生秉承经联书画结合之美,丹青传道,翰墨育人。把传播国学与读经、书法、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艺以载道,培养具有民族灵魂的国际化人才”的国学传播之路。
据了解,为把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细落小、做深做实、见行见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联合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青视讯从今年3月开始,开展“青少年国学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前四期分别邀请了旅美学者肖钢主讲《不一样的老子——帛书<老子>破译报告》,国务院关工委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秘书长顾建华主讲《国学与人生智慧》,梁漱溟先生之孙、北大附中远程教育中心青少年心理专家梁钦元主讲《梁漱溟先生心中的儒门孔学》,北京大学国学训练营专家组原主任张洪泉主讲《孝道的智慧》。据悉,青少年国学大讲堂将在未来一年里,为全国广大青少年朋友们陆续带来一场场国学的思想盛宴。
“青年之声”是在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亲自倡导于今年4月28日开通的联系青年的网络互动社交平台,目的是给青年们提供一个向团组织说心里话的网络窗口,“青年之声”由共青团中央主办,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承建。截至目前,“青年之声”阅读量已达2.6亿,问题留言总数已突破6.7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