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后,宋徽宗宋钦宗及大批达官显贵被掠往北方,忠于宋室的大臣们拥立康王赵构为帝,宋室南渡。但是,宋高宗赵构一心只想偏安于江南一隅,多次打压宗泽、岳飞等坚定主战派,在与秦桧的密谋之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兵锋直指中原腹地的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后,宋金两国议和,史称“绍兴和议”,宋金两国进入相对的战略僵持期。在这种情况下,渴望收复中原的南宋军民对宋高宗和秦桧等主和派已经失去了信心,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任皇帝人选身上也理所当然。而宋孝宗赵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舞台,平心而论,赵眘是南宋诸帝中最有作为的皇帝,后世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但是,受长期受制于太上皇赵构的背后牵制和掣肘,以及北方金朝国势稳定无隙可趁等因素影响,宋孝宗赵眘最终壮志难酬,在位27年(被太上皇赵构控制25年)后,黯然传位于儿子赵淳,退居后宫,抑郁而终。
出身宗室旁系,谨小慎微20多年登上皇位
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寿王赵德芳的六世孙,生于秀州(今嘉兴)。宋孝宗赵眘是宋太祖赵匡胤一系子孙,本来与皇位无缘,无奈宋高宗赵构因长期兵荒马乱受到惊吓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兵变中受到惊吓而死,为了帝国的传承,不得不听从大臣的建议,在宗室子孙中挑选养子,准备从中册立合适人选为储君。本着从没有太多根基易于控制的考量,赵眘(当时还叫赵伯琮)和另一个宗室子弟赵琢被抚育于皇宫,由于赵构当时还很年轻,还幻想着还能捣鼓出亲生子,赵眘在宫中没有什么依靠,再加上赵构生母韦太后更喜欢赵琢,赵眘在宫里呆了20多年没有合适的名分,赵眘一贯沉稳大气,彬彬有礼,进退有据,这段宫中困难经历不是所有的人能坚强面对的。到了绍兴三十年(1160年),年已五旬的赵构终于放弃了幻想,决意考察得出最佳的继承人,于是便各送了10位宫女侍奉两位养子,最终谨小慎微的赵眘听从了师傅史浩的劝谏,对这些宫女以礼相待,秋毫无犯,而另一位候选人赵琢则把持不住自己的天性,逐一临幸了10位宫女,赵眘顺利地通过了考验,先后被册立为皇子和皇太子,并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接受宋高宗赵构的禅让,登上了皇位。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成绩斐然,但长期受到赵构掣肘
即位之初的宋孝宗赵眘意气风发,在其即位的第二个月,就召回重用张浚等主战派,积极谋划北伐事宜;并采纳群臣意见,下诏为以“莫须有”罪名遇害的名将岳飞恢复荣誉,追复其原官,封岳飞为鄂国公,谥号“武穆”。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不过赵眘对恢复中原的计划有些操之过急,在准备才一年多的情况下,不顾右相史浩等大臣的反对,绕过由主和派把持的三省和枢密院等,直接向李显忠等将领下达了北伐的命令,发动了抗金战争,史称“隆兴北伐”。战争伊始,金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进展比较顺利。北伐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李显忠率领攻打灵壁,一路由大将邵宏渊率领攻打虹县。李显忠顺利拿下了灵璧城,而另一路邵宏渊则进展不利,迟迟拿不下虹县,最后还是李显忠派灵壁降兵前去劝降,虹县守将才放弃抵抗。由于邵宏渊这人心胸狭窄,嫉妒李显忠的才能,因此在军事行动上不配合李显忠。李显忠请邵宏渊一起乘胜进攻宿州,邵宏渊不愿意配合,李显忠只得独自进军宿州,并一举攻下宿州。得知消息的宋孝宗对此大加赞扬,“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但是邵宏渊却因此对李显忠更加嫉妒,在金军对宿州进行反扑之际,袖手旁观,使得李显忠兵力不支,被迫从宿州溃败,史称“宿州之溃”。
而此时的赵构虽然退位为太上皇,身体却还是很健康,却长期退而不休,对宋孝宗的许多时政方针提出要求和建议,使得赵眘难以有效地施展拳脚,每当宋孝宗赵眘前往请安的时候,同赵构谈论北伐抗金计划,赵构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打断话题,不耐烦地说自己不想听这些国家大事,这些大事最好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再商量吧。在“隆兴北伐”失败后,宋金两国开始议和,宋孝宗表现强硬,虽然不少想法遭到宋高宗强力压制,不得不改变想法,但是也为南宋争取到了比“绍兴和议”更有利的盟约“乾道之盟”,1、宋帝称金帝为叔父;2、国交平等,改诏表为国书;3、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5万;4、疆界如绍兴之旧,宋归还所取商秦二州。宋孝宗在新和议中取得的两大外交胜利:一是自书称“侄宋皇帝”,称名“再拜奉书于叔大金皇帝”,不再是父子之约;二是每年的岁银名目改变,数量减少。在原来的《绍兴和议》规定,南宋每年对金“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匹两”,孝宗改为“岁币银、绢各二十万匹两”,每年银、绢各省五万,名目也由“岁贡”改为“岁币”。 这样一来不但数额有所减少,而且名目更加顺耳体面。此后,宋孝宗深感北伐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愿望,其执政重心转向内政,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富足,史称“乾淳之治”。
壮志难酬,心灰意冷,黯然传位于宋光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赵构去世。按理说,宋高宗赵构去世后,压在身上的精神大山终于被搬开了,本来就打算励精图治的宋孝宗终于可以毫无束缚地大展拳脚,但此时的赵眘年已6旬,早已过了热血沸腾的年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心思早就被不给力的时局和大臣们磨灭得所剩无几。时隔不到两年,淳熙十六年二月,宋孝宗赵眘突然撂担子传位给儿子赵淳,主要有以下方面考虑:
一是对即位之初立下的伐金恢复中原的打算已经不可能实现,对现实心灰意冷。即位之初的宋孝宗赵眘意气风发,在其即位的第二个月,就重用张浚等主战派,积极谋划北伐事宜。不过赵眘对恢复中原的计划有些操之过急,所发动的“隆兴北伐”由于前方将领不团结再加上将领能力比原来的“中兴四将”差得太多了,导致“隆兴北伐”失败。在 “隆兴和议”过程中,宋孝宗希冀能收回河南的祖宗陵寑之地,并改变宋帝站着接受金国朝书的礼仪的想法受到金国和宋高宗的反对无果,给了宋孝宗很大刺激,他也因此放弃了大举北伐的计划,转而重用主和派,专心发展国内经济,当时出现了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他希望储备粮草军资等待良机才图北伐,可惜的是,赵眘一直没有得到金国衰退内乱的良机,因为同期在位的金世宗也是一位明君,在“隆兴和议”后,金国也在积极发展经济,国内政局稳定,两国出现了40多年的和平局面。即使到了赵构去世,赵眘也自认为自己短期内看不到恢复中华的机会,正如后世所说的“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对现实心灰意冷,就决意参照赵构“倦勤”退位的做法,以“比年病倦”的理由退位为太上皇。
二是金世宗完颜雍去世使得宋孝宗赵眘要称21岁的金章宗完颜璟为叔,这一羞辱性礼仪加速了宋孝宗退位的步伐。按照当年“隆兴和议”的规定,南宋皇帝要称金朝皇位为叔父,那么赵昚应称金世宗完颜雍为叔,完颜雍比他大四岁,称“叔”还算说得过去。而现在金世宗的孙子21岁的完颜璟当了金国皇帝,62岁的赵昚照样需要称这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为“叔”。这就让多年以来忍受金人羞辱的宋孝宗赵眘再也无法忍受。据史料记载,淳熙十六年正月,金世宗完颜雍去世,消息十八天后传到了临安,得到消息的宋孝宗当即决定十天内就传位给儿子赵淳,并命周必大马上起草诏书。
“十六年春正月癸巳,金主雍殂,孙璟立……辛亥,帝始谕二府,以旬日当内禅,命周必大留身呈诏草。”“二月壬戌,下诏传位皇太子。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宋史》本纪三十五.孝宗三)
宋光宗即位一个多月后,金朝才派人来进行官方告哀,“三月癸卯,金遣王元德等来告哀。”这个时候,需要代表南宋朝廷履行站着接受金国朝书,并称金章宗完颜璟为叔的只能甩给倒霉的宋光宗了,没办法,再让62岁的赵眘去称呼21岁的完颜璟为叔,赵眘的颜面就荡然无存了。
事实上,退居为太上皇时的赵眘身体没什么大问题,在退位之后还活了5年多,他虽早有禅位之意,但如果没有金世宗突然去世和“隆兴和议”中羞辱性的称谓礼仪规定,相信宋孝宗赵眘不会这么快选择退位。就这样,南宋最有作为最有进取心的皇帝,受制于太上皇赵构的掣肘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不得不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历史舞台。
资料来源:《宋史》
- 上一篇:宋太宗自强,举兵伐辽:失败的收复战
- 下一篇:南朝时期席卷全国的大动乱:“义嘉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