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6 06:57:42
阅读:

文|达令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人都夸赞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对苏轼的词大加赞赏。不过,苏轼有一首诗堪称经典,很多人却不知。其中四句颇富哲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这首诗是苏轼任大理评事,在凤翔府为判官期间所作。

苏轼初为官之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赴京。因为苏洵留任京城,苏辙拒绝了外出任官,留在京城照顾父亲。而苏轼则奔赴凤翔,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这首绝句就是在此期间所作,是苏轼和弟弟苏辙之间的限韵诗,他们二人约定以“泥”和“西”为韵。他在凤翔做官期间,正是人生中年少得志之时,这首诗正是他对于自己未来的思考和憧憬。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林语堂是这样解读此诗:“飞鸿是人心灵的象征,苏东坡的传奇一生,正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只是一个心灵,如同一只虚幻的鸟,这只鸟也许直到今天还梦游于太空星斗。”(源引自林语堂《苏轼传》)

苏东坡一生经历了三位皇帝——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在三个性格完全不同的皇帝统治的时间段里,苏东坡经历了从名震一时的饱学之士,到仕途坦荡,最后一贬再贬,命运的捉弄没有将他打倒,反而让他的智慧愈发惊人。

苏东坡的一生,正好印证着他的这一首诗。他如飞鸿一般,在这世上用自己的惊人才华和对于生命和信念的追求,让自己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一个鲜艳的印记。即使经历千年的斗转星移,他的伟大灵魂仍旧如虚幻的鸟一样,在文字的流传中,保存了下来,成为人们的心灵指引。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在北宋最好的皇帝执政年间成长,宽松的政治生态环境,让他养成了雄辩的思维,少年得志,深受赏识。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培养,更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加上父亲苏洵,霸占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个,这背后有天赋的才华,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

苏洵27岁开始发奋读书,其时正好是苏轼刚出生的时候,也许是这个新生的生命让他燃起了改变命运的勇气。“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里,对苏洵发奋读书的记载。

父亲不仅自己读书,同时也负责监督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尤其是在科考不中之后,回家之后对苏轼和苏辙更是严格要求。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对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苏轼晚年也写过一首诗歌记载。

《夜梦》: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粗。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鱼钩。

由此可见,苏轼小时候读书,也跟我们一样因为贪玩而无法完成任务。结果父亲来检查功课的时候,他忧心忡忡,像被钓钩钩住的小鱼一样紧张。可见苏洵对苏轼读书之严格。

苏洵除了对他的严格教育,在文风上也要求他坚持淳朴风格,避免雕琢辞藻,华而不实。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宋仁宗在位年间,正值太平之年,仁宗皇帝赏识文人贤才。他为了招纳贤士,在科举考试中设置贤良方正直言及谏、博通文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吏理可使从政、识洞韬略运筹帷幄、军谋宏远材任边寄六科,目的是让天下有才有志的人能够大胆参与朝政言论,为大宋献计献策。这也是古时候,当政者希望民众参与政治舆论的一种方式。

苏轼选择了贤良方正直言及谏科,经欧阳修推荐之后参加考试。另外他还献上了自己的25篇策论文章,文章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边防战事、宫闱内事,政策朝丞等。仁宗看后,大为欣赏,私下对高皇后说:“我为后世子孙选择两个宰相。”其中一人,说的便是苏轼。

苏轼说他写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写文章的天赋,直言纳谏的性格,即成就了他,同时也为他飘摇的后半生埋下伏笔。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在心底善良却野心勃勃神宗年间做官,苏轼仍旧是那个苏轼,大宋却换了天地。

仁宗去世后,在英宗皇帝治国期间,苏轼返回京师,在京任官。期间经历了妻子去世和父亲苏洵去世两件大事,苏轼和苏辙双双辞官居丧。

居丧期满之后,已是神宗皇帝在位。这次回归,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

年轻的神宗皇帝心怀大志,雄心勃勃,期望强兵富国。他任用王安石,决定大肆推进王安石的变法计划。新法是对财富的再分配,本意是想要将商人的钱财分一部分给国家所有,通过国家的再分配接济百姓。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个理想化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反而是让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因为变法的直接结果由农民承担了。

新法推行的过程中,遭到了朝丞的反对。拥护变法的王安石一派和反对派,开始了一场浩大又漫长的朋党之争。即便后来王安石变法终止了,也没能终止朋党之争,直到最后北宋灭亡。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王安石说,如果奸臣在朝,妒害贤能,贤臣必将远离。因为尧舜杀了身边的四个奸臣,才能有其成就。

王安石任宰相一职之后,欧阳修退隐,与苏东坡同样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范镇愤怒辞官。在这样的情况下,苏东坡仍旧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上书中力陈因新政皇帝已失去民心。上书之后没后下文,苏东坡并不死心,继续上书。

他第一次被罢黜,起因是在在任开封府推官时,乡试出了一题《论独断》,因此激怒了王安石,之后被贬杭州。

他有诗云:”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此后的日子,他就真如飞蓬一般,一路贬谪,一路飘摇,成为朋党之争中的牺牲品,难得再有安稳的生活。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东坡到湖州任职时,因呈谢恩表时说:“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因为“新进”一词,惹得王安石的拥簇们不满。三个月后,有人开始在朝廷弹劾他,并且找出他的诗歌中写变法、农人吃不了盐的内容。苏东坡被免去官职,送进御史台的皇家监狱,前后审问了四十多天。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宋神宗爱苏轼的才华,因为这个,乌台诗案虽然轰动一时、牵连人数众多,不过最后苏东坡却只是被贬到黄州,没有受到更重的责难。不过,也因为神宗的厚爱和苏轼本身的正直,注定了苏轼一生成为朋党眼中钉,难以再翻身。

不过黄州的日子,对于苏东坡来说也是有趣。四处游山玩水,文章不断,从政期间也颇有建树,甚至建立了孤儿院。

苏东坡是一个真正能够在生活中作乐的人,不管在什么际遇之下,他总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之源。正如他所说“我一生之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滋味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安心退隐之际,受太后恩典辅佐年轻皇帝哲宗,被贬谪是一条无尽的道路。

神宗皇帝之后,哲宗皇帝九岁,由英宗的皇后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摄政,提携苏东坡升任翰林学士。这个时候,苏轼已经准备归隐之事,“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面对提携,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出自己的惶恐“如入蓬蒿藜藿之径”、“衰病之余,乃始入闹,忧畏而已。”

太好颇有当年诸葛亮托孤之势,她在闲谈中告诉苏东坡,此次提携是神宗皇帝的遗诏。当年神宗皇帝每每举箸不下,大臣就都知道他在看苏轼的文字。太后说:“你要尽忠辅佐幼主,以报先王之恩。”

苏轼为官太过中正,直言进谏的政治观念从始至终没有屈服过。哲宗在位之年,司马光过世以后,王安石引起的朋党之争已经消退,但是朝堂之上却始终存在着党派之争。深得恩宠的苏轼成了众矢之的,朝堂暗中分成了拥护苏轼的蜀党和反对党。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一心为民请愿的政治方向,深得摄政太后赏识,他的政治主张多被采纳,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当摄政太后过世之后,十八岁的哲宗正式执政,任用章惇为宰相,苏轼便迎来了他的苦难。

说起章惇,原本是苏轼的好友,在乌台诗案时也仍与苏轼交好。但是二人政见不同,章惇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拥护者。在高太皇太后摄政年间,废止新法的时候,苏辙弹劾章惇导致其被贬,而当时的诏书是有苏轼草拟的。

章惇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苏轼曾评价他:“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在任期间,不仅迫害与自己政见不一之人,更是设立了专门机构,将曾经开口反对过王安石变法的人以毁谤神宗论罪。他们先后处罚了八百多人。

苏轼自然成了章惇要整治的重要对象,不仅要贬谪,还要贬谪到苏轼认输为止。苏轼被贬岭南后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惠州他依然故我。章惇说:“在惠州的日子挺舒服。”然后被贬谪儋州,这一次已经60岁的老人再也熬不住了,他大病一场,想着自己也许永远回不去家了。

不过初到海南时写出“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的句子,时间一长,豁达如他,居然仍旧诙谐幽默处之。他在海南自学中草药,整理杂记手稿《东坡志林》。

宋徽宗即位后,由神宗之后摄政,她对元祐老臣一律赦罪。苏轼因此得以回家的机会,可惜最后客死在回家的路,时值65岁。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他曾在王朝云为他生下一子时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他自是聪明之人,一生却漂泊多难,反观他的诗词,让人无法不去爱惜这样一个人。面对命运中的苦难,有人选择了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有人选择坦然接受,在淤泥里开出花来。

林语堂说:“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这正好应了他的那首绝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他的豁达精神成为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远播中外。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相关推荐

  • 一首诗解读苏轼伟大的一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东坡的诗,文|达令人人都夸赞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对苏轼的词大加赞赏。不过,苏轼有一首诗堪称经典,很多人却不知。其中四句颇富哲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首诗是苏轼任大理评事,在凤翔府为判官期间所作。苏轼初为官之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赴京。

    文章阅读
  • 苏步青:中国数学界的“老寿星”

    苏步青,在高等教育讲坛上辛勤耕耘了七十余载,不但在微分几何领域独领风骚、著作等身,而且为中国培养出了大批的数学栋梁之材。

    文章阅读
  • “调皮王”苏步青

    苏步青,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文章阅读
  • 苏东坡最肉麻的一首词,纪念新婚之夜,句句都夸妻子的好

    苏东坡,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宝藏,尤其是在诗词领域。倘若说起诗词,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此人名为苏轼,是北宋时期文坛的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阅读
  • 苏轼:经历三个皇帝,一生坎坷留下伟大的精神财富供后世敬仰

    苏东坡,文|达令人人都夸赞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对苏轼的词大加赞赏。不过,苏轼有一首诗堪称经典,很多人却不知。其中四句颇富哲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首诗是苏轼任大理评事,在凤翔府为判官期间所作。苏轼初为官之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赴京。

    文章阅读
  • 苏步青:论一个“青铜”如何练级成为“王者”

    苏步青,在苏步青出生的年代,孩童如果到上学的年龄,一般都会把他们送到村里的私塾“发蒙”。后来他被送到离家100里地的平阳县高小,这是当时平阳县最高学府。

    文章阅读
  •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点上方好玩的数学可加关注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数学世界------------------------------@中科院之声:1902年9月23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苏步青出生于浙江平阳。他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文章阅读
  • 历史人物丨苏洵:中年发奋,逆袭成“人生赢家”

    苏洵简介,《三字经》在谈到古人勤学读书的时候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与儿子苏轼、苏辙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年少时纵游天下,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在三十七岁时却又经历科举失败。

    文章阅读
  • 二十七,始发愤,六国灭,罪赂秦——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洵简介,知名的《六国论》有四部,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各写一部,明代李桢写一部。单从文章论述的观点来看,苏洵所著《六国论》是最片面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但恰恰是这篇《六国论》入选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是四篇《六国论》中最文采飞扬的一篇吗?

    文章阅读
  • 豆汁儿咬文——曰春夏,曰秋冬

    曰春夏,豆汁儿咬文知识不是逗你玩儿豆汁儿带你学知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