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宋哲宗传位之谜,为何是赵佶胜出?

宋哲宗传位之谜,为何是赵佶胜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3 18:52:21
阅读:

据史料记载,公元1100年,摆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控制阴影亲政不久,年仅二十四岁的宋哲宗赵煦病逝,由于宋哲宗还很年轻,也没有对自己过后皇位的继承顺序预先做安排,导致皇位短期内出现空位,因为宋哲宗并没有子嗣,那就只能按照传统的“兄终弟及”的传承宗法,来确定下一任皇帝人选。这个时候,皇位究竟要传给谁?主要取决于朝堂的发言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向太后与丞相章惇意见相左,各执一词

宋哲宗驾崩后,按照惯例,下一任皇帝人选将从宋神宗在世的五个儿子中挑选。虽然宋神宗有十四个儿子,但目前只有五人在世,他们分别是第九子赵佖(时年18岁)、第十一子赵佶(时年18岁)、第十二子赵俁(时年17岁)、第十三子赵似(时年17岁)、第十四子赵偲(时年15岁)。为了尽快确定皇帝人选,由宋哲宗嫡母向太后和时任丞相主持朝政的章惇来主持大局。在朝堂上,向太后让朝臣们先拿出来一个初步意见,素来为宋哲宗器重的章惇提出按照礼律,当立哲宗皇帝的同母弟简王赵似为帝。对于向太后来说,其实这五位皇子谁来继承大统本来都是无所谓的,因为这五人都不是向太后所出,关键就看谁来继承大统对自己利益最大化。对于章惇提出由简王赵似继承大统,向太后持反对意见。

宋哲宗传位之谜,为何是赵佶胜出?

宋哲宗

宋哲宗传位之谜,为何是赵佶胜出?

看到向太后不同意简王赵似为帝,章惇又提出按照立长的传统宗法,由宋哲宗最年长的弟弟皇九子申王赵佖继承大统,赵佖年纪最长,且口碑不错,也是合适的人选。但向太后以申王有目疾为由认为其君临天下难免让天下人贻笑大方。

向太后提出,由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继承大统。并以宋神宗语佐证:“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六》),向太后喜欢赵佶,是因为赵佶从小聪明伶俐,知道自己排名靠后,生母出身低微又早逝,经常去向太后那里请安讨好,深得向太后欢心。

章惇表示坚决反对,说:“如果按照长幼次序,那应当立申王赵佖;如果按照礼法,那就要立哲宗皇帝同母弟简王赵似,怎么样也轮不到赵佶当皇帝,更何况端王赵佶为人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正当太后和宰相各执一词的关键时刻,另一位宰相曾布倒戈支持向太后的意见,其他大臣见状纷纷附和。章惇见此情形,也知道孤身无力回天,只好默许了这一提议。于是,平日里醉心于诗词歌赋吃喝玩乐的端王赵佶喜从天降,登上皇位。

宋哲宗传位之谜,为何是赵佶胜出?

宋徽宗君臣

选择端王赵佶的深层次原因

从表面看来,向太后选择由赵佶继位,主要是由于赵佶从小比较机灵会来事,没事经常会到向太后宫中请安,讨得向太后的欢心。但从深层次来看,向太后选择谁来继承大统,更多的是考虑在此人即位皇帝之后,自己在皇宫中的话语权能否得到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五位皇子中,只有赵佶符合向太后的期望。具体情况如下:一是生母健在的皇子不予考虑。这样一来,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申王赵佖和简王赵似都不符合条件。前者的生母武贵妃和后者的生母朱太后都健在,立这两人为帝,其生母在后宫的话语权势必要超越作为嫡母的向太后,更何况简王与宋哲宗是同母亲兄弟,一来简王跟自己关系一般,二来宋哲宗和简王的生母朱太后还健在,而宋哲宗与向太后之间的关系一贯不睦,一母出两位皇帝,以后向太后在宫中的地位堪忧。二是赵俁和赵偲两位皇子的生母林贤妃虽然去世多年,但是林贤妃的养母、宋仁宗的修容冯氏还健在,如果立这两人之一为帝,自己虽然贵为太后,但论辈分难以超越比自己高一辈的冯修容。唯有端王赵佶的母亲林美人早已去世,再加上端王为人机灵,常在自己身边走动,立赵佶为帝,赵佶在宫中最尊贵的长辈莫过于向太后这个嫡母。因此,向太后在朝议之前,早已打定主意要立赵佶为皇帝。

向太后为一己私利,选错了接班人,为北宋灭亡埋下伏笔

虽然章惇在政治上属于投机派,但在识人方面这次看得很准确。宋徽宗多才多艺,但治国理政不行,史称“诸事皆能,唯独为君不能”,宋徽宗在位25年,重用高俅、蔡京、童贯等奸臣,军备松弛,排斥主战派李纲、种师道等人,甚至在金兵第一次进攻汴京时甩锅给儿子宋钦宗,最终在公元1127年,酿成“靖康之变”,被金人押往北方,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度过了屈辱的余生。从源头看起来,还是当初向太后以妇人之见,为了一己私利,没有听从章惇的意见,选错了接班人,断送了大宋半壁江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