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是唐诗中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也是唐朝人重视友情的标志。他们对于生命中每一个相遇的人,都用最真的心去对待,也用最干净的笔去记录。
诗人李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性格豪放,待人热情,朋友也遍布天下。在他留存的诗作中,送别诗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大多写得元气满满、酣畅淋漓。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大概是中年时期。体现在诗里,它没有早年的意气风发,也没有晚年时的激愤苦闷,透着一股淡淡的哀愁和惆怅。
首联的写景很好的烘托了这种情绪,云淡风轻,春光写意,看起来是如此的美好,但我们却要就此分别,浮云,落日,也带上了我的思念。
结尾两句是情绪的集中体现。挥一挥手,朋友就要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而我还能听到那匹马的萧萧长鸣,似乎是离群的马在向同伴倾诉离别的不忍。
这首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既温馨,又略带哀愁。相比之下,杜牧的同题之作则要沉重得多,写法也截然不同。
《送友人》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在这首诗里,杜牧丝毫没有提起送别友人的具体场景,而是直抒胸臆,不无沉痛的反思道:十年来,我在名利的欲海里挣扎不休,与命运争斗不息。
然而,我争斗的结果是什么呢?青春不再,白发悄然生长。此时此刻,听着外面的夜雨和秋风萧瑟,内心的孤寂瞬间汇成了海,思乡之情也汹涌而来。
最后两句是一处闲笔,也是妙笔。忽然,杜牧想起白天时的场景:就在都门五十里之外,马蹄得得声,鸡鸣喳喳声,是那么的真切,仿佛还在耳边。
在这里,“驰马逐鸡声”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马蹄声象征着男人们的梦想和奔波,逐鸡声则象征着女人们的生活和日常,共同组成了人生百态。
论名气,李白的《送友人》毫无疑问要远远超过杜牧;论深度,杜牧的《送友人》则要远胜于李白;而在艺术上,两个人则是不分轩轾。
- 上一篇:回顾经典——《送东阳马生序》
- 下一篇:出句:老汉殷勤追老媪︱绝句·待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