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四,在南充嘉陵、顺庆、西充部分乡镇都在举办热闹非凡的“送蛴蟆”活动。蛴蟆也就是大众熟知的青蛙,也称作“蛤蟆”。正月十四送蛴蟆是川北地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统节目。
18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举办“蛴蟆节”最为热闹的乡镇之一——南充嘉陵区三会镇。今年嘉陵区三会镇已是第八届举办蛴蟆节。据了解,预计今年参加蛴蟆节活动的人数将达到8万余人。
红星新闻记者在三会镇的街道上看到,家家户户都正忙着扎蛴蟆灯,而制作蛴蟆灯的一般都是家里的老人。砍下一根嫩竹子,在细竹筒上编织成灯笼状,将蜡烛做成灯芯。在灯笼竹骨架的下端竹节里塞入稀泥,将蜡烛灯芯插在稀泥里,再在外面糊上一层纸,开一个小口供空气进入,一盏蛴蟆儿灯便做好了。
不少镇上的居民连扎了几十盏蛴蟆灯,摆放在家门口。除了蛴蟆灯,镇上还摆放着几只巨型的蛴蟆模型,人们纷纷上前合影,晚上村民将抬着巨型蛴蟆模型参与送蛴蟆游行。
晚上6点半,三会镇热闹非凡,上万盏造型各异的蛴蟆灯汇聚成灯的海洋。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村民涌入三会镇。星光点点,礼花绽放,十分热闹,最隆重的活动便是送蛴蟆灯,它意味着送蛴蟆瘟。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整个送蛴蟆队伍唱着歌谣在长达2公里的道路上游行,十几个人抬着巨形蛴蟆送到一农田中。此时人们开始燃放烟花,在此祈福。
同时送蛴蟆的队伍中有一群孩子,他们个个手持蛴蟆灯,送往河边。当队伍行进到河边时,鼓乐齐鸣,鞭炮炸响,孩子们奋力将蛴蟆灯投进小河里,象征蛴蟆送下河。有的孩子则将蛴蟆灯插入松软的土中,让灯芯继续燃烧以驱蛴蟆。
红星新闻记者 王红强 摄影报道
编辑 敬玲燕
- 上一篇:喜欢苏东坡的七个理由!
- 下一篇:苏曼殊:爱吃不要命的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