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位北大留美硕士在网上发布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对自己的控制与伤害,一时引发热议。
他自述从小学习优异,是四川某地级市的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生物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又进入美国名校攻读硕士。可是,这个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有十多年没回家过年,甚至在多年前就拉黑了父母的联系方式。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用这样的方式报复父母,显然十分幼稚和偏激。但是这封控诉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家人的过度保护和控制,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困扰。
从古至今,这种以爱为名的伤害,上演于太多太多的家庭。包括一些皇家后代也不能免受其害。宋哲宗赵煦就是一个在压抑中成长的典型——父亲去世早,母亲地位低,从小到大都被一个强势的奶奶“保护”着,殊不知,这种“保护”最终都化为了仇恨。
被奶奶一路护送上皇位
赵煦,原名赵佣,是宋神宗的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朱德妃。赵煦既非嫡出,又非长子,之所以成为王位候选人,是因为宋神宗临终前,赵煦的五个哥哥都早夭。
不过他还有两个更强劲的竞争对手——雍王赵颢和曹王赵頵。此二人都是宋神宗的同母弟弟,无论是年龄、声望、出身还是权势,他们都有着争夺皇位的资本。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有策立二人之意,而两位亲王自己也表现得十分主动,经常跑去探视神宗,神宗似乎也察觉到他们的意图,每每“怒目视之”。
赵煦的奶奶高太皇太后更是操碎了心,他担心亲王们居心叵测,索性让人关闭宫门,禁止他们出入神宗寝宫,并暗中让人赶制了一件儿童款的黄袍。神宗重病期间,趁着一次大臣们集体觐见的机会,高太后当众夸赞皇子赵煦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神宗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是孝顺,并且已能背诵七卷《论语》,字也写得很漂亮,她还将赵煦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大臣们齐声称贺,高太后立即命人抱出赵煦,宣读神宗诏书,立赵煦为皇太子,皇储之争至此才告终结。
被压抑的青春期
就这样,在高太后的支持和保护下,公元1085年,九岁的皇子赵煦成为了大宋第七位皇帝,是为宋哲宗。
因为皇帝年幼,所以内政外交都由高太后全权负责。
尽管高太后口头上总是强调自己清心寡欲,出于无奈才垂帘听政。但事实上,她丝毫没有放松过手中的权力。在她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宋哲宗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认为皇帝年幼,自动将他忽略,凡事都跟高太后商量。宋哲宗的御座与高太后的座位面对面,大臣们来跟太后奏事,永远是背朝哲宗,以致于哲宗后来回忆说,每天只能看官员的臀部和背部。
高太后很注重对哲宗的教育,她请来了苏轼、范纯仁、吕公著等一众明星导师担任哲宗的侍读大臣,在哲宗的房间里挂上《无逸》和《孝经图》,希望把他培养成宋仁宗那样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仁君。
在生活上,高太后对哲宗的管教也很严格。为避免他沉溺声色,特地挑了二十个颜值不在线的老宫女来照顾他的起居,甚至常常要求他晚上就睡在自己榻前的阁楼中。有传闻说宫里人在民间寻找乳母,朝堂上下立刻高度戒备,都生怕是小皇帝早恋,于是纷纷上书告诫其自重,高太后甚至找来哲宗的宫女们挨个训话。
到了哲宗十七岁时,高太后理应还政了,但她丝毫没有撤帘的意思。而众大臣也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他这个皇帝当得就像摆设一样,没有权力、没有自由、没有隐私,包括他的生母朱氏也没有得到该有的尊重。于是,他对高太后以及当朝大臣们的怨念越来越深。
叛逆少年的报复
宋哲宗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反抗。每次大臣向哲宗和太后奏报时,哲宗都沉默不语。有次高太后问他为何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话里话外都是怨气。
在高太后垂帘的八年中,她重新起用了当年坚决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等人,彻底否定了熙宁、元丰年间所推行的各项新法,也彻底否定了宋神宗及王安石试图解除西北边患、恢复汉唐旧疆的战略构想。宋哲宗有一个旧桌子,高太后让人把它换掉了,不一会儿哲宗又派人把桌子搬了回来。高太后问为何,他答道:“这是我父皇(宋神宗)用过的。”高太后心中一惊,知道小皇帝对自己的措施有不满。可她越担心,便越不敢放松手中的权力。
直到公元1093年,高太皇太后去世,哲宗皇帝才终于得以亲政。
哲宗亲政后,首先做的就是还生母一个名分,然后将高太后生前重用的大臣悉数贬出京城。哲宗还控诉自己的奶奶是 “老奸擅国”,打算废掉她的太后称号和所有待遇,甚至连诏书都提前写好了,不过最后被众人拦了下来。高太后生前反对新法,哲宗亲政后就全反着来,他恢复了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措施,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这一系列做法,足见他对高太后的怨恨有多深。
可惜,满腔热血的哲宗寿命太短。公元1100年,哲宗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关于哲宗的死因,据《元符遗制》所称是:“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但在宰相曾布的日记《曾公遗录》中记载,哲宗是是死于纵欲过度。据说他亲政之后,收揽美女如云,宰相吕大防的夫人亲眼看见,“前后宫侍女固多,皆天下奇色。惟四人一样妆梳,衣服之类无少异。”“其服饰珠翠之盛,信天下所未睹。”
如果是真,这又何尝不是高太后当初过度保护带来的恶果?
其实,无论是教育孩子、经营爱情,还是管理团队,有一点是共通的——过度的保护和控制,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警惕以爱之名,埋下隔阂和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