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特约作者:东西望)
99年前的今天,1918年5月2日,看不破红尘的诗僧苏曼殊暴饮暴食而死
苏曼殊(1884—1918年),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珠海,中日混血。
苏曼殊是个能诗擅画的才子,在当时影响甚大。他曾经多次出家为僧,却又不能真正看破红尘。后期更是自暴自弃,出入青楼妓院,暴饮暴食,最后得胃病而死。
一半来自日本
1884年,苏曼殊出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珠海市)人。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1岁时,被带回到广东老家,就读于私塾。由于其带有异族血统,在家族内备受排斥和虐待。15岁时,家道中落,曼殊随表兄再赴日本,在横滨华侨设立的大同学校就读。
1901年(17岁),经亲属赞助考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后赞助终止,经推举为公费生,转学振武学校(由东京成城学校改制而来)。1902年,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
拒俄义勇队
1903年4月(19岁),因沙俄毁约拒不撤走东北的军队,并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500余名留日学生在东京锦辉馆集会,声讨沙俄侵华罪行。决定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开赴东北,与沙俄侵略军决一死战。
苏曼殊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同时参加拒俄义勇队的,还有黄兴、蔡锷、钮永建、陈天华等。在日本期间,他还结识了陈独秀、章士钊、廖仲恺和何香凝等留学生。
削发为僧
1903年(19岁),回国后,父亲已为苏曼殊订下亲事,劝他完婚。苏曼殊避而不见,不久削发为僧,自称曼殊和尚。不久,苏曼殊到江浙一带,曾在苏州吴中公学任教,在《民国日报》上写些文章。1904年,南游泰国、斯里兰卡,学习梵文,醉心于佛理。
1909年(25岁),柳亚子等人发起南社。苏曼殊是重要成员之一。南社受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的意思,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统治。
放浪不羁的才子
苏曼殊并不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和尚,恰恰相反,他是个有着七情六欲,放浪不羁的怪才。苏曼殊活跃于文人名士间,诗、文、小说、绘画无不精通。
尤其以诗的影响最大,有“诗僧”之称。他写过《无题诗三百首》,可惜已经失传。今存者一百零一首,绝大部分是七言绝句。如“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确实不失为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清新秀丽的好诗。
苏曼殊翻译作品有《拜伦诗选》和《悲惨世界》。《悲惨世界》在上海《国民日报》上连载,译书未忠于原著,自第7回起,更杜撰情节,乱改处极多。可视作苏曼殊的重新创作。
他创作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等。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他的诗多感伤情调;小说则用浅近文言,描写爱情故事,表现出颓废色彩。
暴饮暴食的出家人
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苏曼殊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有着独特的个性。
苏曼殊一生曾几次出家,但并不能真正看破红尘。他有时身披袈裟,诵经念佛;有时又与多情少女发生轰轰烈烈的恋情。后来在上海时,苏曼殊更自暴自弃,出入青楼妓院,还暴饮暴食,最终得了胃病。
1918年5月2日,曼殊因胃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4岁。死前留下一偈:“一切有情,都无挂碍。”他死后,孙中山捐赠千金,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令几多游人唏嘘不已。50年代墓坍,1964年迁葬于西湖西南侧的鸡笼山。
逸闻趣事
苏曼殊贪吃。友人们常常抓住这一点,来同他逗笑取乐。一天,他进浴室洗澡后,有人故意扬言要下馆子吃牛肉去,还拼命制造各种响声,似乎大家已经开了门,马上就要走的样子。苏曼殊在浴室听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大叫:“等等我,等等我!”说着,仓皇而出,浑身水珠都来不及擦干。看到他那副狼狈紧张的样子,大家一齐哄笑起来。
风流倜傥的苏曼殊很喜欢歌妓舞女。在《曼殊杂记》中列了一串名单,那是与他有交往的歌妓,有名有姓有住址的就有28人之多。在他的一份残账中发现,酷爱读书的苏曼殊花在买书上的钱只有500多元,而同一时期用在青楼舞馆的钱就有1800多元。
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诗:“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读来令人柔肠寸断。
一次,苏曼殊在街头遇见一个美国女子,此女极胖,重约四百斤。苏曼殊问她:“想找对象么?恐怕很难找到一个与你体重相当的男人吧!”那女人回答道:“所以我想找一个瘦些的。”苏曼殊竟脱口而出:“我身子瘦,做你的对象怎么样?”弄得那女人哭笑不得,只得掉头而去。
苏曼殊绘画淡雅出尘,境界清高,求他作画的人不少。但他生性浪漫滑稽,只答应女郎的要求,而且声明:每画一幅,必须用女方的照片来交换。男子求画则一概谢绝。有一天,他的朋友叶楚伧把他领进画室,摆上曼殊爱吃的烟卷、朱古力糖、牛肉等,然后到门外将房门反锁了,大声说:“我给你准备了吃的东西,你就安心安意在里面作画吧!”在这种情况下,苏曼殊一边吃,一边构思,画成了著名的《汾堤吊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