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名名垂后世,而拜在苏轼门下的四个学生,在当时也都有了不起的诗词成就,尤其以秦观和黄庭坚最为出色。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词人,他的诗词最像苏轼。只可惜他的诗词内容,却有太多的渴望归隐的消极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文学史上的评价。
今天我们说谈到的这首诗词就是他的经典之作,其中可以看得到王维的经典唐诗名句。但是挡不住诗人无奈落魄的生活。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这首诗词就是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是诗词名气比不上黄庭坚和秦观。但是从今天说节选的这首宋词来看,他的文学造诣也是很高的,只不过诗词风格更消极,更显得悲苦。
读这首诗词,我们首先注意到就是引用王维的经典唐诗名句。“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直接化用王维的经典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不过把其中的语序打乱了一下。但是细细读来,就会发现和王维诗歌中的意境追求有很大不同。
诗词的一开始就是一种悲苦的情绪,“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个词人被贬实在是太糟糕了,比刘禹锡的《陋室铭》还要糟糕。刘禹锡被贬至少有一个可以住的地方,但是词人被贬买不起房屋,只能和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居住,怎一个惨字了得。
“松间药臼竹间衣”,是他每日的工作,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工作。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但是在这首词中,却是诗人不得已而为之的生活状态。因为在这孤僻的山林之中,他也没有别的什么能够看。
上片是对自己遭遇的描写,下片则是用大量的篇幅来抒情,抒发归隐之情,抒发思乡之情。“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一个小鸟为什么总是在耳边啼叫?甚至“月斜西院愈声悲”?
后来他才听得清楚,“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里的青山景色看上去还不错,但是那只小鸟也一直催促自己“不如归去”。归去可以是诗人弃官归隐,也可以写诗人回归故乡。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比今天所遭遇的困境、所遭遇的落魄要好很多。
其中虽然有王维经典名句,但词人的悲苦全然没有王维诗歌中的境界。他们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修养不同,思考的人生境界自然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