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驻兴和县冯字号村工作队扶贫攻坚纪实
在地处兴和县中南部的张皋镇冯字号行政村,有这样一支尽心竭力办实事,一心一意谋扶贫,干部群众都称赞的驻村工作队。近三年时间的真抓实干,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换来的是当地扶贫产业的兴起,农民群众的增收,精准扶贫户的笑颜。这就是乌兰察布市人社局派驻的扶贫工作队。
土地贫瘠,基础薄弱,产业单一,信息闭塞的冯字号行政村,村民们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仍然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困扰。到2016年,全村380户、785人常住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4户137人,其中还有一些贫困户仍在温饱线之下苦苦挣扎着。
2016年秋冬时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扶贫攻坚工作队进驻冯字号村。几年间,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以扶贫济困为己任,以兴办扶贫产业为抓手,全体扶贫队员动真情,想实招,干实事,想方设法为冯字号村及周边群众早日脱贫献计出力,开辟了一处处改变生产生活现状,共同摆脱贫困的致富源泉。
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市人社局领导多次深入张皋镇张皋村、冯字号村等地,实地调研当地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住房条件和致贫原因,掌握了帮扶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就帮扶人员制定的帮扶措施进行了具体指导。同时,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员要把扶贫工作装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不能走过场,搞形式。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里,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在那些异常紧张工作的日子里,先后有3名队员都程度不同患病,但他们只是轮流着回市里治疗,从没有一天整体脱岗。特别是队长白育生同志,因打破了以往的生活规律,加之走村入户特别繁忙,猝不及防患了急性肺炎,病倒在了扶贫一线。可他回家输了半个月液后,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急匆匆回到了工作一线。通过全体驻村工作队员不辞辛苦,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核查信息,确保了贫困户信息真实准确,为进一步制定扶贫措施打下来坚实基础。
寒来暑往,春秋两度,精准施策,收获颇丰。
2017年春季,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协调有关部门投资150多万元(其中自己投资10万元)建成榆树夭村养殖场,引进兴远合作社搞特色养殖,当年为村委会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13.6万元,同时吸纳贫困户10人就业,充分发挥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7年春夏之交,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自治区人社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张皋村建成拥有27间仿古建筑的就业创业一条街,并在其中建起了扶贫车间和电商服务平台,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目前,扶贫车间的服装加工产业正在兴起,电商服务平台运行良好,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万元,同时带动就业50多人,有力地助推了全镇精准扶贫工作。
就业创业一条街的建立,绝不仅仅是增添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重要的是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过去除了种几亩薄地没别的事情可干,日子一直过不起来。现在村里有了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而且政府每天还给我们补贴10块钱。与其等着靠着不如自己动起来,学些技术,这样脱贫才会有盼头。”张皋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利利高兴地说。
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市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先后有六名同志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他们常驻村里,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集思广益,寻求脱贫良策,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创下了扶贫攻坚的屡屡业绩。他们多方筹集资金6万元,购买5只杜泊种公羊,扶持头号村委会建立配种站,为提升周边自然村养殖业效益创造了条件。他们四处求援,为乌蛤蟆夭村4户贫困户建牛棚送砖82000块、檩23根, 椽180根,瓦4500块,解除了贫困户发展养牛业的燃眉之急。今年一开春,市人社局现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旭东带领其他队员走遍冯字号村田间地头,山川沟壑,寻找水源,测定井位,制定出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的扶贫方案。经过多方努力,现已投资20多万元,扶持冯字号村委会承包五道沟自然村198户农户土地536亩,并新打机电井4眼,实施旱改水,大幅度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经过旱改水的500多亩土地种植的青玉米长势喜人,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左右。
巩固扶贫成果,谋求长远发展,这是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寻求发展门路,多方争取资金投入,计划在就业创业一条街部分闲置场地建设一座粮油加工厂,进而引导贫困户种植绿色、无公害作物,通过深加工达到高附加值农产品推广销售。
培育产业精心谋划,发展生产不遗余力,服务群众全心全意。这一切都包含着市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汗水和心血,他们的倾情投入也都铭记在冯字号村及周边群众的心中。贫瘠的土地上开挖出涓涓“幸福水”,不少贫困户打消了举家外出打工的念头,把脱贫致富的希望重新凝聚在脚下的土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源头,就是市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真抓实干扶贫攻坚的成效,是冯字号村及周边500多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希望之所在。( 武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