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循源
商代的三孔青铜钺
《说文解字》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
功能:刑具、祭祀、生产工具。
奴隶时代极有可能用于砍断奴隶双足以防他们逃跑,或者刑罚之用。
其上的斑斑锈迹可能便是受刑者的鲜血残留。
甲骨文里“嵗”的造型,便是由代表古代战斧形的兵器“钺”与表示双足的两个“止”组成。
今日解字: 《兰亭序》之“岁”
读帖解字:
分析字形结构、笔划间的避让穿插、布白等,字形不一,具体分析,方法各异,殊途同归。
1、上下结构、原为形声;
2、整体势态向右上角倾斜,左低右高
3、左收右放,上紧下松
4、外框:梯形,上窄下宽
5、注意处理三条横线的平行关系
6、注意气息连贯
7、注意笔顺
8、注意体现最后一点的顺势、点睛和平衡作用
“岁”字探源
《说文解字》:木星也。越歴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一次。
五星:水曰辰星、金曰太白、火曰熒惑、木曰歲星、土曰塡星。
嵗,本意指利器伤人。古代祭祀时,把奴隶当作牲畜之类的“牺牲”来祭奠神祖,为防他们反抗或逃跑,便先砍掉他们双足。
甲骨文里的造型,便是由代表古代战斧形的兵器“钺”与表示双足的两个“止”组成。周金文里也有把双足简化为两个点的书写,代表鲜血。
这种残暴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岁便引申出时间和年的意义来,如岁月、年岁、守岁、万岁等。
岁,即嵗,会意字。上“山”下“夕”,表示夕阳西下,时光流逝。再后来,人们另造“刿”(gui 刺伤)来替代原有血腥残暴之义,“岁”便专用于指代时间了。
甲骨文拓片
小篆
清 赵之谦《篆书铙歌册》
隶书:
汉 《曹全碑》(图一)
汉 《张迁碑》(图二)
马王堆帛书
草书: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图一)
唐 孙过庭 《书谱》 (图二)
楷书: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图一)
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图二)
唐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图三)
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图四)
行书:
元 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图一)
明 文徵明 《行书自作诗卷》 (图二)
宋 米芾 《蜀素帖》(图三)
宋 米芾 《苕溪诗卷》(图四)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
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出处】《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参考】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六出)
“一岁九迁”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
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suì yuè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参考】携来百侣同游。忆往昔~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优游卒岁”悠闲度日。
【出处】《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常识]
(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2)屠苏:美酒名。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4)桃: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
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杂诗 其一》魏晋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古诗今译】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即使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
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