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俗语有言“文齐福不齐”。想那李杜王孟各各万世推尊的诗祖,但李杜不得进士,孟浩然连个官都没有,王维亏得岐王照顾才得解头。所以,民间有个习俗“送五穷”,正是要赶走这“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上面提到的四个人中“最惨的”怕是孟浩然了。奔波了大半辈子求不得一官半职的他,渐渐心灰意冷,慢慢看淡名利得失,心生归隐之意。于是他写下了不少含有对怀才不遇的牢骚,对山水田园的向往的情绪的诗。这首《岁暮归南山》便是如此。
*虽说孟浩然最后真的做到了“岁暮归南山”,但也恰恰是这首《岁暮归南山》让他彻底与“入仕做官”无缘了。
孟浩然流寓长安时,宰相张说甚重其才,与之交厚。一天张说草写应制诗,但是苦思不就。于是找来孟浩然商量诗句。就在二人烹茶细论之时,唐玄宗忽然驾到。孟浩然是平民,是不可随意见皇帝天子的,仓促间无处躲避就只好伏于床下。唐玄宗进门时就看到有个人影闪过,于是便问张说:“刚才躲避我的人是谁啊?”张说回答:“是臣的老友,诗人孟浩然。因为他是布衣,不敢唐突了圣驾,所以躲起来了。”唐玄宗久闻孟浩然的诗名,也想见见这个才子,便让孟浩然出来见驾。
吓了一身冷汗的孟浩然出来谢罪。唐玄宗让他吟诵一首自己的得意之作,这显然是唐玄宗给孟浩然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孟浩然抓得住很有可能平步青云。但不知孟浩然是被吓得一时糊涂了,还是怎的,他脱口而出的就是这首《岁暮归南山》。
其中有句“不才明主弃”,顿时引得唐玄宗龙颜不悦:“卿非不才之流,朕亦未为明主。卿自不来见朕,朕更未尝弃卿。”说吧怫然而去。第二天,张说入朝请罪,唐玄宗叹息:“孟浩然诗才何其高!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流星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为何昨日偏偏要念那样的诗句,明显是对朕有幽怨。既然如此,就让他听归南山吧,以成其隐逸之志。”由是孟浩然终身不用,世称“孟山人”。
虽说以上是民间传言,但是品味此诗时联系这样的“故事”,再结合孟浩然一生的经历,那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体悟就容易很多,也对孟浩然有了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