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六年级(上)为学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一)文学常识
作者:清朝的彭端淑。
作品:选自《白鹤堂集》。
成语:蜀鄙之僧。(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同条件的人)
(二)重点句翻译
1.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
2.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
3. 子何恃而往?
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4.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我多年来想雇船到南海去,还没能去成。
5.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富和尚。
6.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够到达,但是穷和尚却到达了。
7.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立志求学,还不如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穷和尚吗?
(三)内容理解
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多大关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终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总结全文:为学贵在立志,实践才能变难为易。
(四)主旨理解
讲述“蜀鄙二僧”“之南海”的故事,形象地阐明了难易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告诉读者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五)写作手法
作者分别举“贫和尚”“富和尚”的例子,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勤奋坚定的信念。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立志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