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读名著,选岳麓
△ 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本文为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老子》前言。
岳麓书社此次推出的这套全新“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在选目上广泛听取国内名校学者们的建议,收录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第一流的名著一百余种,邀请学有专攻的学者精心注释、翻译,并加以导读。篇幅大的经典,精选菁华,篇幅适中的出版全本,个别篇幅小的,则将主题相近的品种合刊为一册。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读得懂中国的古典名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这一套轻松好读又严谨可靠的普及文库,便是我们努力实践这一理念的结果。
点击: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读名著,选岳麓了解更多。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老子》
岳麓书社出版
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81年(或前571年),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聃。司马迁说他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考苦县在春秋之时为陈国相县(即今安徽涡阳县),楚惠王六年(前483年)发兵灭陈,至此,陈归入楚,故老子实际上应是陈国相人。
老子曾在周王朝出任史官,为守藏史,掌管周王朝的典籍。其家世代为周王朝史官,古代巫史共业,且为家传,故当时或称为老氏家族。
周景王死后,周室曾一度发生了王位争夺战。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老子所掌管的图书亦当被王子朝带走了,因之而归于陈国相县故里。在归乡途中,出周王朝王畿关口,守关长官尹喜为老子同道好友,知老子有归隐之意,故挽留老子在宫邸短栖,老子著《道德经》上、下篇,共五千余言而去。
出关之后,老子曾定居过鲁,游历过秦,又在沛县住过,行踪不定,故司马迁说不知所终。大约老子在故乡陈国相县定居时间最长,在这期间里,孔子曾多次向他请教过人生哲学、礼仪规范等学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状孔子见老子问学之后的崇拜心态道:“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可见孔子对老子还是十分尊敬的。
老子死时,其年寿亦不算高。庄子说,老子死时,长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由此推知老子可能非高寿之人。
老子后人的世系大约是这样:其子名曰宗,为魏国将领,曾受封于段干;宗之子曰注,注之子为宫,宫之后,具体世系不明。殆注、宫二人无功于当世。其远孙为假,假在孝文帝时做过官,假之子解又为胶西王卬的太傅,定居于齐地。司马迁之后,老子的家族世系不明。莫非因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道家思想在历代帝国政治中逐渐边缘化,而其创始人的家族世系亦渐次模糊。
依笔者之见,《老子》一书,大抵为老子总结其老氏家族累世之言编著而成。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问题,学术界亦有较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老子》一书大抵为春秋末、战国初年的作品。从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1997年湖北荆门楚墓出土竹简本《老子》之后,老子与老学研究,以及由之而出现的先秦诸子学的流传、发展问题,又开辟出了新的天地。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的一批汉简中有《老子》,共七十七章,章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七十七章之数接近王弼本,虽然章序有别,然绝大多数章的内容与王弼本相同,表明八十一章王弼本《老子》并非空空来风。
帛书《老子》甲、乙本出土的意义,大抵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第一,可以帮助今人全面地认识《老子》的思想体系。今本《老子》分为八十一章,帛书《老子》甲、乙本均未分章,表明古本《老子》不分章,这样可以避免因分章而带来的字句分割、段落错乱的缺陷。如今本《老子》第二十二章与第二十四章,第四十章与第四十二章的文字,在帛书中均连在一起,中间无今本第二十三章、第四十一章文字。细读帛书《老子》,文意尤为连贯畅通,今本可能为段落错乱所致。
第二,可以根据帛书《老子》来校订今本《老子》的字句讹误。如今本《老子》第八章有“与(予)善仁”句,帛书《老子》乙本此句则作“予善天”,当以帛书乙本为优。今本第一章“常(或作“恒”,下同)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句,历来断句皆有两种意见:一是读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一是读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语义皆完足通顺,难辨是非。帛书《老子》甲、乙本在两句“欲”字后皆有“也”字,故句读“常无欲也”“常有欲也”为正确读法。今本第六十八章末句“是谓配天,古之极。”帛书甲、乙两本“极”字后皆有“也”字,句义完足,优于今本。总之,帛书《老子》的出土为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也解决了老学史上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它以历史文物的真实性推翻了《老子》一书为西汉初年作品的说法。
而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出土,更加充分地证明《老子》一书是先秦时代的作品,其间的战国文字,个别字句与今本和帛书甲、乙本不同,为进一步研究老子及先秦时期的文化提供了新的文献。而北大西汉简本的出土,表明八十一章王弼本《老子》其实也是是渊源有自,并非王弼本人故意为之。
《老子》一书,大抵以道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论为治世修身之根基,泛言政治、人生、社会与历史诸现象,其中包含有丰富而深邃的辩证法思想。其道论以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为宗旨,其德论实即道论在人世社会、政治生活中之延伸,“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玄德”,实即“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之“孔德”。其道德论多有暗合今人所珍视的遵循客观规律的认识论和放任、宽容的政治哲学思想。其政治论、人生论,皆以道论为其本体论,而实为德论之进一步延伸。政治论以损刑罚、减政令、泯灭差别、遵道而任民自主为宗旨,以富民弱智,安土重迁为策略,反对社会的商品交往,反对战争,尤其反对庆祝战争的胜利,要求人们以丧礼来对待战争,体现了博大的尊生情怀。其人生论以清心寡欲、无名自守为核心,重个体生命和自然而健康的日常生活,反对追逐名利、地位而戕身伐性。其辩证思维大抵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道理,事物内部包含有阴阳对立的因素,并告诫人们要善于从事物相反的一面入手,去获得所要追求的正面价值。这些思想与春秋时代同时期世界其他民族的思想相比,体现了中国辩证思维的发达程度。
老子实为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春秋及战国蜂起之诸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子的思想影响。儒家创始人孔子曾求道问礼于老子。战国以降,学于老子的众弟子、再传弟子及其后学,渐渐形成了道家学派,而与儒、墨、法、名、阴阳等各家相抗衡。法家申、韩之辈皆从老子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从其政治思想吸收了部分的思想因素。战国中后期,在齐国稷下学宫,老子思想与传说中的黄帝思想合流,遂有稷下黄老道家。迨及秦与西汉之初,黄老道家一度成为显学,兵家与政治家皆言黄老,以求兵道与治道合一。武帝之后,儒学地位上升,老子思想稍受抑,但注《老子》者代不乏人。东汉一代,老子思想仍在各阶层传播,注《老子》者稍增多。自王充至仲长统,老子思想皆受到关注,时或称引老子为首的道家之言以批评儒家。桓帝亦曾多次入老子祠,祭老子。东汉末年,老子又逐渐演变为民间宗教——道教之宗主。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子思想为“玄学”思想的基础之一,又与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相互发明,获得发展。其间,道教亦有长足发展,老子愈被神化。隋唐以降,宋元明清各朝,注老释老乃为各朝大学者甚至帝王的重要事情,各朝注老释老著作,累计数以千种。
简洁地说,老学自西汉初期即开始,并曾一度为统治者所青睐。汉武帝之后,由于儒学被确立为官方学术,老子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大为减弱。尽管如此,西汉时期,治老学者亦不乏其人。《汉书·艺文志》记载四部研究老子的著作,如《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刘向《说老子》。除《汉书》记载之外,还有西汉中晚期蜀人严遵的《老子注》和《老子指归》。这些书或已散佚,或仅存残卷。
西汉中后期,研究老子的人数虽然大为减少,但其影响力并未消失。大思想家董仲舒,其思想便有老子思想的痕迹。他虽然大讲儒家的一套君臣等级,但在论人主之道时,却大讲“无为”之道,如《春秋繁露·离合根》中云:“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立无为之位,而乘备具之官。”《保位权》又云:“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无声,静而无形,执一无端,为国源泉。”
东汉时期,一些儒学经师亦兼通道家经典,经学大师马融就曾经注过老子。《后汉书》的《耿弇传》《范升传》《淳于恭传》《翟酺传》《逸民列传》《独行列传》《郑均传》《樊宏传》《酷吏列传》《方术列传》中,皆载有时人习研《老子》的文字。这些习研《老子》之人,一方面是性好“清静”,另一方面“亦有理国养人,施于为政”的政治企图。
即使是一些政治家,如光武帝、楚王英等人,亦好黄老养性之术。到东汉中后期,老子亦逐渐被神学化,汉桓帝四次亲祠老子。甚至在一些大臣的疏文中,老子与孔子并称,如东汉翟酺在一篇谏文中说道:“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舍?’老子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而在一些思想家的言论中,老子思想成为言语的当与否的标准之一。如王充《论衡·自然》篇云:“从道不随事,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东汉初年的大思想家扬雄,其哲学著作《太玄》亦可以说是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其“玄”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道”字的汉代表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老子》作注的大体有三种人物类型:一是学富五车的大儒和魏晋名士,二是封建帝王,三是佛教徒中学贯儒释道的大师。《隋书·经籍志》载,其时注老释老著作共有四十一种。其中属于以上三类的代表著作有: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二卷,羊祜的《老子道德经解释》二卷;梁武帝的《老子讲疏》,梁简文帝的《老子私记》;释惠琳的《老子道德经注》二卷,释惠严的《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玄学的出现,老子的思想起了重大作用。王弼以“本末”论“无有”,为魏晋玄学奠定了本体论。佛教的格义阶段,借老子的“无”译“空”。至于竺叔兰、释道安、鸠摩罗什辈,皆曾借用老子以阐佛教教义,而僧肇虽反对以“无”译“空”,追溯“空”之本义为“不真”,但他对老子是深有研究的,《肇论》四篇中仍可见老子思想之影响,可看今存之《肇论》。
在人生哲学方面,老子的“清静无为”的避世思想,在当时亦被部分名士所接受,阮籍、嵇康等皆是代表。嵇康曾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
隋唐时期,注老释老者有儒家、道家、兵家,唐玄宗亦曾为《老子》作注。有唐一代注老释老之著作,共三十余家,百三十卷之多。一些学者援佛以注老,使老学思想朝着偏重于心、性、情和理等有关伦理学的方向发展。援佛教理论注《老子》一书的,有成玄英的《老子疏》(今佚),以儒家思想注《老子》的,有陆希声的《道德真经传》,而以兵家眼光注《老子》的,有王真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则主要从道教的养生、个人修养角度来注《老子》。除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注《老子》外,唐玄宗也曾著有《道德真经注》和《道德真经疏》,并从《老子》一书中吸取了一些统治策略。如唐玄宗在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句下注曰:“是以理天下之圣人,睹行随之不常,知矜持之必失,故约己检身,割贪制欲,去造作之甚者,去服玩之奢者,去情欲之泰者。”早年的唐玄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带来了唐朝的“中兴”,是与他遵守老子治国思想有关的。
宋元之时,注老释老的各种著作,数量激增。仅有宋一代,就有七十八家之多,元代注老述老的亦有二十九家,合为百有七家。或以为有百三十余家。今日所能见到的宋代注老著作全本仅二十八家(含金代),元代到今日的全本只有十三家。今人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老子崇宁五注》《老子宋注丛残》等收录了宋元有关散佚之书的部分条文。
宋元时期老学研究,表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从研究者的角度看,有儒学大师,有道教徒,有政治家,有帝王,亦有僧人、禅师、普通官吏,可见老子思想对世人的影响。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或整理以往之研究,或分别从政治、养生的角度研究,或融会三教以求贯通。由于方法不同,角度各异,就导致了观点的多元化。宋元两代,老学又复归繁荣。
明清两代,老学研究在继承了宋元的老学特点之后,又开创了校订、考证的新思路,其中以毕沅的《老子道德经考异》、王念孙的《老子杂志》、陶鸿庆的《读老子札记》最为著名。总计明清两代注释《老子》之著作,达二百多种。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老学研究逐步走上专业化、学术化的道路,注老释老考订《老子》者,多为学者。“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疑古思潮对老学研究的冲击甚大,对老子其人其书的真伪及其年代做了广泛地考证、辨伪。其主要问题集中在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老子与太史儋、老莱子的关系及老子与孔子孰先孰后,《老子》一书的著作年代的考辨上面。具体内容可见今人罗根泽主编的《古史辨》第四、第六两册。今人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一书对此阶段“疑老”思潮作了很好的总结。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老学的重要研究成果,除詹剑峰著作外,有王叔岷《老子剩义》、钱穆《庄老通辨》、张起钧《老子研究》、朱谦之《老子校释》、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吴康《老庄哲学》、任继愈《老子新译》、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及评介》、张松如《老子校读》等,以及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的《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甲本释文》《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乙本释文》、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等。近年丁四新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刘笑敢的《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评析引论》,均是《老子》文本校勘方面的力著。
据初步研究,《老子》一书在世界流传甚广,大约于明中叶就开始流向东方各国,如日本等。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日本就有了《老子讲义》。1645年就有日文注释的《老子讲话》,注释者为僧泽庵。1652年有日本《道春老子经抄》三卷在日本问世。从1550年至1949年,日本研究《老子》的各类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57种。1949年以后的《老子》研究亦有56种。依史载,玄奘、蔡晃、成玄英等人曾将《老子》译为梵文。《补元史·艺文志》载1183年,女真文《老子》问世。1680年,韩国朴世堂曾用汉文著《新注道德经》一书,为韩国最早的《老子》注释本。1959年,越南严儹用越南文译注《老子道德经》。英国于1868年,便有研究《老子》的著作,其作者为.John Chalmers,其书名为The speculation on metaphysic,polity and morality of the old philosopher Lau-tsze(《古代哲学家老子关于道德、政治、形而上学的沉思》)。之后,到1949年,各类英文研究《老子》著作、文章,共有59种。1949年以后,亦有30多种。其中林语堂、陈荣捷皆是华人学者,他们用英文向欧美世界介绍《老子》一书的思想。法文最早的研究著作于1823年问世,德文最早的研究文章于1870年发表。欧洲许多国家,如意大利、瑞典、西班牙、苏联等,均有研究《老子》的文章(或著作)。而老子思想对于欧洲思想家的影响,将是一个值得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性思想家、哲学家。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老子》
岳麓书社出版
推荐阅读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老子》
编 著:吴根友 导读、注译
定 价:¥18.00
“万经之王”;“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老子实为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春秋及战国蜂起之诸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子的思想影响。
本书是新编新注新译《老子》,以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每章顺序与王弼本《老子》不同,导读部分都引出王弼本章次,书末另有章次对照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即日起,岳麓书社微信公众号“国学日课”栏目开始连载《老子》,参照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老子》此版本。岳麓君每天坚持为大家推送《老子》片段,包含导读、原文、注释及译文。感谢一直坚持打卡,与我们共学国学的各位读者。欢迎更多书友加入我们,一起打卡!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做梦和探索,是童年最重要的事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读名著,选岳麓
出自《史记》的10个成语典故,讲给孩子听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更多好书
- 上一篇:宜君千年娑罗树花开
- 下一篇:隋炀帝肆无忌惮地淫乐 探隋炀帝杀父淫庶母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