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战争史上,熊延弼和袁崇焕是先后经营辽东战场的名将。在两人中间就任经略的,还有一员更为出色的大将孙承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翻开明清战争史,自1619年萨尔浒之战再到1644年清军进关,辽西前线难得的平静时间就是孙承宗给的,时间也不长,4年。明末清初的史料《三朝野记》给了孙承宗这段工作一个大大的肯定,“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亦。”当时,自1619年杨镐惨败萨尔浒直到1622年天启帝在位,辽东战场被大多数的明朝文官武将看作是鬼门关。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武将守关半年,就会被称作“良将”,而后会被破格提升。
在孙承宗经略辽东战场之前,彼时明朝军队已经丢失了辽西重镇广宁城。可以说,自山海关至广宁城500里的狭窄走廊里,除了明清两方的游骑时常运矛角力之外,几乎难以看到明朝一支成建制的军队。孙承宗自请赴任接任经略后,山海关前线的防务开始好转。同时,孙承宗并不是一味地向朝廷要粮食,而是立足于自给自足。他的恢复策略根本是,“以辽人养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所以,孙承宗不仅招徕往年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回归故土,还承诺他们三年免税。此外,孙承宗还大力发展采煤、煮盐等以补贴军用。当然,孙承宗为明朝最突出的贡献当是和袁崇焕等人研究了一套后来名噪一时的宁锦防线。
自明朝与后金开战以来,山海关即是明朝进军辽东的总指挥部,也是积累军需物资的后方基地。前文已述,广宁之战后,自广宁城以西,如大小凌河、锦州、宁远、中前、中后等地均成了不设防的真空地带。此时,山海关已经直接暴漏在后金游骑的视线中。因此,明朝当局十分担心后金发动攻关之战。孙承宗前任经略王在晋为设防山海关,坚持修建重城就是此一担心的具体表现。而孙承宗设置的宁锦防线的核心便是以宁远城为中心。宁远城位于辽西走廊中间,距离山海关二百里。在战事还未蔓延到辽河以西时,宁远城不过是辽东战场的鸡肋。但当后金势力渗透辽河以西,那么宁远城凸显出了重要地位。简而言之,守住宁远城即可监视着辽西走廊东西往来,算是四百里辽西走廊的咽喉。后来,努尔哈赤不敢越过宁远只扑山海关就是考虑到宁远城在背后。
但是,如果没有敢战的勇士,再坚固的防线也是摆设。孙承宗被魏忠贤一党弹劾后,随即魏忠贤一党的高第接任了经略。此时,后金汗王努尔哈赤正在密切关注着明朝的任何变动。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西进。高第听闻胆破,忙吩咐关外诸将弃守城池并退入关内。宁远城守将袁崇焕一针见血地写信告诉高第,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大明千辛万苦地汇集国内资源重修了山海关防线,现在敌来攻关,守兵不放一矢又要弃守锦州、大凌等城,试问国内资源能再接受几次消耗?于是,不愿弃城的袁崇焕遂以宁远城对抗了努尔哈赤大军。宁远战后,袁崇焕被加封为兵部右侍郎,赏赐白银二十两;血战杀敌的大将满桂和赵率教被提升为右都督,赏赐白银二十两;大将左辅赏赐白银20两,大将朱梅、祖大寿赏赐白银各20两。
反观九千岁魏忠贤,竟被称为有功之臣,说什么“予发火器,大壮军威,功虽奏于封疆,谋实成于帷幄。”此外,天启帝为了犒赏魏忠贤,特地允许魏忠贤子侄一人任锦衣卫都指挥。同时,给予魏忠贤们赏赐的白银也是四五十两不等。到此,如果问谁才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谁给明朝灭亡添了一把火?那么,绝对不是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