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吴起:兵法可比孙武史称孙吴兵法,治国变法比肩商鞅战国第一神人

吴起:兵法可比孙武史称孙吴兵法,治国变法比肩商鞅战国第一神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10 11:48:40
阅读:

倘若人生,能再回一次少年,试问有谁会,谁又不会,仍就这样度过此生?


吴起:兵法可比孙武史称孙吴兵法,治国变法比肩商鞅战国第一神人


文/于凡诺

吴起是谁?

他又是凭什么,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以一己之力,从社会底层一步一步走向鲁、魏、楚的权力中枢,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从而实现了自己一生理想和抱负的?

论武功,初出茅庐就以弱鲁之师完胜强齐军队;之后,更是创下以5万魏国新兵暴打50万秦军落花流水的经典……一生历经七十余仗,无一败绩。可说是锋芒所在,所向披靡。他如愿成为一代战神,他留下的兵法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一座高峰。

论治国,治理魏西河,治理楚,明法审令,其法皆行之立竿见影,国富兵强,威震诸侯。

然而,在不可磨灭的累累功勋面前,其人却屡屡遭受非议和排挤。在卫,不受待见;在鲁,被人恶;在魏,被排挤;最终在楚被围歼,乱箭穿心,五马分尸。

两次落泪,三番回到人生的原点。

这人的历史是咋了?

《圣经》有一段话,“你们要进窄门而不是宽门。因为引到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而引到永生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先成为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吴起,是战国早期卫国左氏( 今山东曹县北)人。家里据说原本有点钱,但是经过他年青时几番没有结果的游仕,很早就败落了。在亲朋好友的冷落和四周乡邻的耻笑中,他究竟会何去何从?

将心比心,倘若是我们,处于同一处境,又会如何选择?

国小家贫,又无人缘又无人脉?

这会不会就是一个死结?

吴起会不会也不再做无谓的抗争,而选择跟其他人一样,从此脸朝黄土背朝天,了此一生,毕竟千百万人都是这么选择的。

当然不会,以下通过历史记载吴起的两三件事情,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那时候在想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一件事情是,据说是他离乡东出卫郭门时,与其母告别,把自己的胳膊咬出血发誓说:“我吴起不做卿相,决不再回卫国。”

另一件事情,当他因为妻子几番织布不符合自己要求休妻时,其妻请其兄长帮讲好话,吴起兄说,“吴起是研习制定法令的人,他研习法令,是为了以后帮大国建功立业。他现在是在自己身边实践,然后再广而行之。他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你就不要抱希望回去了。”

还有一件事,吴起有一次出门,碰到了老朋友,邀请他来家里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马上就来吃饭。”吴起说:“我等您。”可是这人到傍晚还没来,吴起就不吃饭一直等候着他。直到第二天早上,再请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通过这三件小事说明,首先,吴起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成为“卿相”。

其次,他做的事情,虽然呆板不近人情,态度意志却非常坚定。一旦他做出决定,他哥哥也知道,已经无法改变。

再次,他很守信,自己说过的话,即使是邀请人一起吃饭这样的小事,也一定要做到。


吴起:兵法可比孙武史称孙吴兵法,治国变法比肩商鞅战国第一神人


三 清晰的人生规划

目标清晰,说道做到,非常守信,早年的吴起就能有如此的品性,我猜想,吴起一定有一个很好的人生启蒙老师。

事实上,人生的价值,与一个人是否越早认识自己的目标,并且越能坚定不移地朝之努力息息相关。可惜,太多人小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没有人为他们指明未来的道路,没有启发没有指示,于是他们就靠自己,一直在茫茫人海中飘荡摸索折腾,无数次迷失,无数次彷徨,极少数人无数次头破血流之后,才最终醒悟,而更多的人则直至陷入人生的绝境,无力自拔。

因为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现在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吴起早年教育的情况,甚至就连他父母的具体影响也不得而知了。

好在,我们还可以从《吕氏春秋·仲春纪》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等史书可以知道,

首先,吴起离开家乡后,就拜入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其次,当他因为没有回家为母亲奔丧,被师父逐出师门后,他就去了鲁国,矢志学习兵法。

这里的信息其实很大。

我们知道,吴起的人生目标是成为公卿。从他所作所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时候的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已经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并且做了相对详尽的具体规划了。

他人生规划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拜入曾子这样的大儒门下,全心全意学习儒家。

当他学习受挫,被师门逐出,他就立刻调整了人生方向。

前者,说明他一开始希望拜入名家,通过自己勤学苦练,早日学成后,以待老师的推荐进入仕途。当然,他是怎么想拜就能拜入名师的呢?历史没有写,然而从孔子那里我们知道,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还好,至少这个条件看起来不是太难。

后者,说明他弃儒之后,在百家学说之中,进行了选择,最后希望通过学习兵法而见用于鲁君。

看起来,似乎前方无论发生了什么,他的人生都是那么有条不紊,绝不会因为某种挫折而打退堂鼓或者终结。这是为什么?尤其从后边我们也可以看到,他遭受的各种挫折还很多,为什么他能一往无前?从早期人生看,归功于他的学习非常彻底到位。

那为何他学习的效果如此显著?我在想,这首先应该归结于他目标非常明确。其次,他对于自己人生在这一总目标下的规划非常清晰,所以每走一步,他的毅力才这么坚强,学习才这么坚定。


吴起:兵法可比孙武史称孙吴兵法,治国变法比肩商鞅战国第一神人


四 找到自己人生的那张王牌

也许自从决意学习兵法的那一刻开始,吴起终于豁然开朗,至此不仅更加夯实了自己此后的人生规划,也更加看清楚了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个人真正的王牌,尤其对于他这样一个,出生在一个非常弱小国家的子民,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资源、没有财富的人,凭什么才能真正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

对,就是成为熟悉兵法,能够统兵打胜仗的人。

事实上,春秋战国是一个最不缺战争人才最不缺兵法的时代,却又两者最缺的时代,矛盾却很现实。而这也正是中国兵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样一个时代,

兵法、打胜仗,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王牌。

至此,吴起也终于明白并开始试图抓住自己人生的真正命脉所在。当然,他那时候可以学习的兵法已经很丰富,大概除了《太公兵法》、《司马法》,最好的教材就是《孙子兵法》了。当然,那时候最不缺乏实践机会。

想一想,也是,两千四百年前,华夏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战火常年延绵不断。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战国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

这样的时代,“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反过来,从个人的成长来看,看清时代的需求也并不难,做好人生规划并不难。因为这些,从我们自身情况来看,最不济的,只要你身边有高人,随便指点一下,你就能看到远方,从而做好自己的规划。那么,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就是把一种规划能够真正落实,贯彻执行到底,尤其是在环境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这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了。那么吴起又是如何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好之后,彻底掌握这张王牌,然后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切实可行的了?

五 机会来临,把它做到极致

第一次: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吴起所在的鲁国。其实,齐国这几年一直在对外作战,鲁国更是接连丧失土地城池,这时候突然有人举荐了吴起,鲁穆公就想任用吴起为将抗齐,可是却在一件事情上犯疑了,那就是吴起再娶的妻子是齐国人。

怎么办?

眼看这个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就要从眼前消失。充分相信吴起大概还使用了一些别的什么手段才有这么一次举荐,反正,吴起着了急。传说,吴起走进自家后院,手起刀落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才正式任命吴起为将。

人生第一仗,据说吴起是这样打的。

他率鲁军到达前线,经过一番筹划,先向对方“示之以弱”,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在仓促应战之下,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最终果然大获全胜。不过,这代价有点大。从此,至少在鲁地,吴起被冠上不孝、不仁、不义的骂名。

第二次:

吴起终于被引荐给魏文侯。这一天,他穿着儒生的服装,以兵法进见魏文侯。

通过一番试探性对话,吴起先打消了魏文侯的疑虑,他告诉魏文侯,从魏文侯的外在表现以及他过去言行观察推测,魏文侯正在准备作战。而准备作战就必须要寻找会使用它们的人。随后,他告诫魏文侯,贤明的君主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这一番话深深打动了魏文侯,于是文侯亲自设席,夫人捧酒,宴请吴起于祖庙,任命他为大将,主持西河防务。

从此,吴起与各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其余十二次未分胜负,魏国向四面扩张领土达千里。

第三次:

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一到楚国,先是被任命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即楚国的相邦。

吴起很快就在楚国变法,而变法后的楚国国力迅速强大。史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六 如何面对失意

关于吴起如何面对失意的。

他的车夫有一句话非常经典,那是在他匆忙只身一人逃离魏国时,他的车夫对他所说:“我观察您,舍弃天下就象扔掉一双破鞋一样。即使整个天下丢了,也不会掉一滴眼泪。如今离开西河,您却流了泪,这是什幺缘故啊?”

这已经是人生中,吴起第二次回到一无所有的原点。

吴起治理西河后期,与当时的重臣王错政见不合,王错在魏武侯处屡献谗言诋毁他,武侯准备派人把吴起召回。在这种情况下,吴起对于西河无奈且对于魏国失望而出奔。走到岸门,想起自己十几年的辛苦,随着自己出走,很快就会灰飞烟灭,不禁流下一行行热泪。

听到车夫如此问,吴起于是擦去眼泪回答说;“你不知道。如果君主了解信任我,使我尽自己所能,那么我凭着西河就可以帮助君主成就王业。如今君主听信了小人的馋言,而不信任我,西河被秦国攻取的日子不会久了,魏国从此要削弱了。”

这是一个英雄的泪,一个英雄对自己辛苦打下的功业因自己被迫离去前景黯淡即将倾覆时的泪。

事实上,吴起第一次舍弃功名离去,

也是因为鲁穆公最终仍是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并免去了吴起的官职。也有人说是中了齐国的离间计。

在吴起的主公季孙氏被杀后,这种怀疑达到顶峰。吴起有自知之明,立刻起身就投奔魏国去了。

有时候觉得,吴起能看清天下大势,左右诸侯决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却常常看不清身边人的小动作,或者是不屑,因此屡屡败亡逃北。三番五次丧家逃亡……但是他那种舍弃天下就象扔掉一双破鞋一样的大度和胸襟却值得后人反思,是啊,天下都可以舍弃,你实现梦想,又有哪些可牵肠挂肚的。

写在最后的话

三次逃离,最后吴起身为楚国令尹,成功实现了自己公卿的理想。可是随着楚悼王在公元前381年突然去世,楚国贵族就趁机群起围攻吴起,吴起惨遭杀害。

这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实现了理想的吴起,似乎从未远去。

吴起的经历,其实是一部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底层青年的个人奋斗史,时隔几千年,情节仍然那么细腻充沛,各种套路依旧。

仔细端详的时候,我脑海里曾莫名闪现过中国的著名职业经理人,即使有着《打工皇帝》美誉的唐骏,突然就有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苦涩参半。

吴起这样的人生究竟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反观战国其他名将。

战国时代四大战将,

白起最终功高震主,被赐死于杜邮。

王翦功成后彻底隐退,得以善终。

李牧则中了离间计,先被夺兵权,再被杀害。

廉颇抑郁不乐,最终客死他乡。

此外,有不朽兵法传世的孙子,在自己好友伍子胥被杀后不久,就退出江湖隐居乡间,随后在亡国后的忧国忧民和郁郁寡欢中谢世。

而以变法传世的商鞅,最后被指谋反,尸身车裂,全族被杀。

……

一桩桩,一件件,

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古兰经说:当你想起旅途中某次惊艳,那个转身而去的女子其实早已老去。只有记忆像雾一样停留,而流逝的时间,就是那个远去的女子。

或许,倘若人生,能再回一次少年,试问有谁会,谁又不会,仍就这样度过此生?

我在这里等你,为了那千年一次回眸的承诺。

(如喜欢,请加微信jingjingfeibababa或者关注yufannuo ,备注入群交流 )

坚守一个梦想不易,请顺手转发、分享、点赞或者赞赏⋯

其他文章推荐:

1、遇见西伯侯之前:姜子牙的七个问题

2、 那个项羽,为何每个男人成熟时都应为他哭一场

3、 从西施、王昭君、貂蝉到杨贵妃,为何白娘子至今仍然是多数人心中最理想的媳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