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明末超一流战略家孙承宗的早期生涯:以教书育人为生的专职家教

明末超一流战略家孙承宗的早期生涯:以教书育人为生的专职家教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8 02:51:06
阅读: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正月二十五日,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直隶保定府高阳境内(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高阳县)孙麒家第四子出生了。

这个孩子就是孙承宗。

明末超一流战略家孙承宗的早期生涯:以教书育人为生的专职家教

孙承宗

据《明史》记载,孙承宗身材高大,相貌奇特,跟人说话声音很大,声若洪钟,都能震动墙壁,如果让他去当节目主持人,估计不用扩音喇叭,声音都能传遍录制现场各个角落。

孙承宗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当其他孩子都乖乖地待在家里,认认真真看着四书五经,忙着参加科举考试,好出人头地,准备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孙承宗却拿着本破兵书看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

正因为这样,孙承宗都几十岁的人,才混了个县学生(秀才)。

可是孙承宗不但不感到羞耻难过,反而还是一意孤行,继续看他的破兵书,用一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过分了哈!

为了这个问题,孙承宗的父亲孙麒没有少找他进行教育,甚至还扇了孙承宗几耳刮子。

可孙承宗就好这个,不接触那个全身都疼,心痒痒的,就跟碰瓷的似的,一见到豪车,就往车前面一躺,控制不住,情不自禁啊!

孙承宗铁了心要把军事事业进行到底,对他父亲孙麒的劝说不为所动,继续看着他的破兵书。

男人都是有血性的,为了不受到家人的拖累与影响,孙承宗作出了一个大胆明确的决定,他不顾父亲孙麒的呵斥与母亲张氏的哭诉,毅然收拾好包袱,离开了家门,学起了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开始了他旅游祖国大好河山的伟大计划。

这样挺好,挺好!谁还没有年轻过呢?谁年轻的时候不疯狂一把呢?

这段时间,孙承宗的确很不容易!

他往来于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不但不觉得劳累,不打算放弃,而且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好,的确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性。

孙承宗还喜欢向一些打过仗的老兵请教行军打仗的事情,老兵讲得津津有味、唾沫横飞,孙承宗则听得聚精会神、心驰神往。

生活不只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搞旅游的人也总要吃饭啊!吃饭也总得花钱啊!总不可能光听老兵讲带兵打仗的事情就听饱了。

没有办法,孙承宗决定刻苦学习,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先混个功名,好有钱继续吃饭听书。

考试这种事,是要看天分的!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孙承宗受到大理寺右寺丞姜壁的邀请,来到京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家教,教姜壁的孩子读书学习。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成长,才能进步,才能提高。抱着这样的想法,孙承宗毅然辞去了家教的工作,进了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进修,充实自己。

明末超一流战略家孙承宗的早期生涯:以教书育人为生的专职家教

国子监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三十二岁的孙承宗,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参加了乡试,考中了举人。

考中举人的人,一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参加中央考试会试,争取能考中进士;另一个是通过“大挑”,混过一官半职。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孙承宗两个都没有选,而是经人介绍,重操旧业,给榆林兵备道房守士的孩子当家教。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房守士由河南布政使升为大同巡抚。

大同是明朝的边防重镇,恶劣的环境,血腥的厮杀,条件非常艰苦,孙承宗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识过,他很想去看看。

于是孙承宗以家教的身份,跟着房守士一家去了大同。

这个选择,不但改变了孙承宗的一生,也改变了大明的命运。

……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大同已经待了五年的孙承宗辞别了房守士,踏上了前往京师的道路,他要参加会试,他要改变现状。

二月,四十二岁的孙承宗以会试一百一十五名、殿试一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明末超一流战略家孙承宗的早期生涯:以教书育人为生的专职家教

翰林院

孙承宗这次来对了!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孙承宗获得了影响他大半生的重要职务,就是被朱翊钧任命为詹事府谕德(从五品)。

官职不大,舞台很大!

当上了詹事府谕德这个官,是很有前途的,因为这个职务就是给太子讲课,高拱、张居正这些人,就是以这个小官为阶梯,一步步登上大明王朝的权力巅峰内阁首辅这个职务的。

太子朱常洛虽然那时非常不起眼,还受到朱翊钧的冷嘲热讽和郑贵妃的欺负,可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只要朱翊钧一驾崩,朱常洛登上了皇帝宝座,那么孙承宗就是全天下至高无上、可以左右皇帝的人。

孙承宗成为了太子朱常洛的老师,也不知道是他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在前方等待他的将是辉煌无比的前程与未来。

但命运跟孙承宗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人生真有意思,活着活着就死了!谁又能够看出朱常洛是个短命鬼呢?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归西了。

孙承宗,你说你这命!真是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怪学生啊!

这对孙承宗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可孙承宗没有绝望,因为他实在是太适合干教师这个职务了,不愁没有学生。

紧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孙承宗当上了詹事府左庶子(正五品),当起了朱常洛儿子朱由校的日讲官。

事实证明,有一技之长是多么地重要!

我们都知道,朱由校只对做凳子、桌子之类的工作感兴趣,对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如果谁让他做不感兴趣的事情,谁就可能落得非常凄惨的下场,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干是商朝纣王的叔父,由于逼纣王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结果落得被挖掉心肝的凄惨下场;华佗是西汉末年的神医,由于逼曹操挖开头颅治病,结果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张居正是朱翊钧的老师,由于他逼朱翊钧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结果落得被抄家灭门的下场;多尔衮是顺治皇帝福临的叔父加老师,由于他逼顺治皇帝福临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结果落得抄家掘尸、去宗籍的凄惨下场。

可是孙承宗与他们不一样。

孙承宗长期在教育这个行业摸爬滚打,早就把搞教育的功夫练的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真正地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他这种针对性教育,即使放在今天的教育行业也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朱由校不是喜欢木工吗?

孙承宗就给朱由校讲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木工成才的故事。上到鲁班下到隋唐时期的著名工程师宇文恺,大到皇宫长城的修筑,小到锯子的发明,把喜欢木工的朱由校听得一愣一愣的,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等朱由校回过神来以后,觉得意犹未尽,就拉着孙承宗的衣襟,左口一个“孙老师”、右口一个“孙先生”地缠着孙承宗继续给他讲故事。

简单来说,就是靠天赋吃饭!

朱由校与孙承宗的师生关系那是相当地融洽。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辽阳、沈阳相继被八旗军队攻陷,大明在辽东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

没有金刚钻,揽啥瓷器活!

都察院御史方震孺是一个颇有见识的人,立马上书朱由校,告诉朱由校,兵部尚书崔景荣其实是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窝囊废,建议立刻罢免崔景荣,让精通军事的孙承宗担任兵部尚书。

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孙承宗是朱由校身边的大红人,都想巴结孙承宗,都推荐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主持辽东事务。

朱由校不干了!

明末超一流战略家孙承宗的早期生涯:以教书育人为生的专职家教

朱由校

这就特别讨厌了!

朱由校也很无辜呀!

凭什么啊?我听孙承宗讲故事听上瘾了,你们现在叫孙承宗去辽东对付努尔哈赤,那谁给我讲故事啊?我突然不听孙承宗讲故事了,那不是要了我的命吗?大明这么大,难道就找不到合适的人代替孙承宗去辽东吗?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朱由校认为孙承宗鞍前马后做牛做马那么多年,官职太低,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拍板,立刻提升孙承宗为礼部右侍郎,在给自己讲故事的同时协助处理一下詹事府的事情,挣点外快。

这也算火箭式提拔了!

没过多久,努尔哈赤就率领八旗军队攻陷了辽东的另一军事重镇广宁城。

这下,朱由校再也坐不住了!

朱由校知道再不派遣有能力的人去稳定辽东局势,大明江山就要毁在自己的手里了,到那时自己有何面目去见朱家的列祖列宗?

为了保住大明的万里江山,朱由校只有忍痛割爱,不再让孙承宗继续给自己讲故事了,让孙承宗处理辽东事务了。

朱由校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处理辽东事务。

万幸,真是万幸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