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孙子兵法》十三篇菁华,说尽用兵要点

《孙子兵法》十三篇菁华,说尽用兵要点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5 20:53:10
阅读:
《孙子兵法》十三篇菁华,说尽用兵要点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兵争,三军死生之事,国家存亡之道.孙子开篇就警示读者,不要轻言兵事,以免害人误国.老子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也就是这个意思.古来赵括,马谡兵败身亡,贻笑千古,是为前鉴.故将兵者,切不可依书用兵而脱离实际,切不可泥于古法而不知变通.历朝一将无能害死三军以致身死国灭的故事数不胜数,学兵法者亦当慎之又慎,察之又察.唐朝名将李勣临终时说: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阵乃杀人;二十为大将,以兵救人死.李勣之言乃一生征战所得,将兵者当慎思深察以此为训.大学时读孙子,仅为增加知识面,虽有所记但不明其义,如今重读,当结合战例,地图去探索与分析其实战运用之法,系统了解孙子的战略思想与机变法术,以锻炼自己的全局思维,补益自己的谋略能力.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始计篇>----孙子将"道"列为战胜五要素之首,足见其对政与军的关系了解深刻.所谓"道",可解读为国政清明,上下一心,举国一体,如臂使指.这样就形成了"先为不可胜"的战争势态甚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势态.秦灭六国后军队庞大,军士精锐,一旦赵高乱政于朝堂,刑官杀将,政事紊乱,上下相残,百姓离散,以致于章邯率领的平叛军粮草不济,赏罚不举,将士自危,军队叛变,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这就是"乱政无精兵"的注解与例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以劣势军备的志愿军抗击装备先进的联合国军队,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后又指挥中国军民取得中苏珍宝岛战役,中印藏南战役的胜利,几乎与世界强国直接或间接交战,无一而败,其根源也在于有孙子所说之"道".历朝政权灭亡之际,都有精兵,然而政治腐败,官吏残暴,导致民心离散叛乱,军队要么救火不暇要么叛乱自立,结果战争失利政权倾覆.明朝灭亡之际岂无精兵?关宁铁骑是当时最强军队.故"道",在于让国家元首,官吏,将士,百姓四位一体,上下同欲,如臂使指.为元首,当有善政;为官吏,当有善为;为将士,当有善心;为百姓,当有善行.如此同心同德,祸福同当,方能"不滥战,不畏战".否则,虽有庞大军队,精良军备,也只落得不能战不敢战的境地,因为历来政权的灭亡,不是亡于外敌,而是亡于内乱.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作战篇》记得一位习武的朋友曾说桩盘不稳不要轻易踢人,以免未曾伤人却被轻易击倒。这大概是孙子这句名言的形象比喻吧。战争是一场敌我双方的损耗较量,“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即为注解。孙子在第二篇中强调用兵之害:1、战争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战争造成军队军备锐减,3、战争造成国库空虚民穷民财竭,3、战争容易导致内乱引发外敌。所以,用兵当慎之又慎,出兵当速战速决,尽量避免持久战。一旦形成大决战的胶着状态,双方都战在悬崖边上了。野战夺城,闪电战,斩首行动,都在用于用兵机动来缩短战争时间、减少自身的损耗、摧毁敌军战力以达到战争目的。若不能避害,宁不愿求利!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在第三篇指出谋攻的上中下三策,再次印证“不知用兵之害则不知用兵之利”。上策伐谋,则用 “美人计”“疲国计”“离间计”等,让敌国政要沉迷荒谬,导致军政紊乱上下离心国力不振,如勾践的献西施,送熟稻种,买高价粮,离间伍子胥等,让吴国未战先乱。中策伐交,即利用外交手段连横合纵,给敌国以经济封锁与军事施压。如六国锁秦六国攻齐,当今则有欧盟与亚太组织,其反倾销与贸易壁垒则是集中体现,目前美国唆使中国周边国家不断挑衅,也是在打外交战。中下策伐兵,即是在伐谋伐交之后敌国内忧外患仍不肯屈服的情况下,则发动军事战争以威慑。秦始皇为了逼韩国交出郑国族人,在斡旋恐吓无效后,让军队连下几城,最终韩国乖乖听话。下策攻城,因为攻城不仅带来伤亡损耗,且容易动摇国本。若要灭国,则需上中下三策同时进行。秦灭六国,以尉缭子“文武并战”为策略:文战先行,武战继之。文战则派外交高手大批间谍进驻各国,以分化盟国,离间君臣,扰乱民心;武战则以精兵出关,远交近攻,破兵陷城,最终一统天下。小战则以屈人之兵为上策,灭国则以先逼后疲再战为上策。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形篇》孙子在第四篇中提出通过“修道而保法”积聚实力,“经之以五事”来计算胜率,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找出敌方有利于攻击机会,以强击弱,以求全胜。秦赵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是为经典战例。“兵行险着”是在提醒将兵者用兵三分险需要提防与预谋,而不是教人侥幸用兵。空城计一唱走红,在于诸葛亮生平不曾弄险,司马懿中计也在于不敢冒险,前者机变值得赞扬,后者稳健值得尊敬。胜兵之所以胜,是因为在打仗之前已经详细计算过胜负得失;败兵之所以败,是因为算计不周心存侥幸冒然出战战后再算,就象李云龙说的那样:有多大的锅,下多少米,赔本的买卖不能做。

《孙子兵法》十三篇菁华,说尽用兵要点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势篇》孙子在第五篇中指出战争的两种打法,一是正面抗击,二是奇兵取胜。正面抗击在于抢占固守战略要地,或是两军对峙寻机决战;奇兵则在于根据战场变化,制导假像迷惑利诱敌军,营造敌弱我强的态势,然后出奇不意,批亢捣虚,以众击寡,以逸待劳。秦赵长平大战,双方各50万军队南北对峙数年不战,白起装病离军,用离间计让赵军换将。赵括为了发挥飞骑机动彪悍战力,转守为攻,秦军前锋溃败退至壁垒区死战不退,吸引赵军主力离巢追击,白起暗中分兵击溃赵军东西两翼并派军攻击占领赵军壁垒,切断赵军归路与粮道,依险要在赵军四周构建壁垒,同时不断增兵三方加固防守,创造了以50万围50万的战争奇迹。李靖平突厥,分兵多路向突厥境内攻击,自己却挑选2000精兵借风雪掩护长途奔袭发动斩首行动,一战让颉利可汗未战先乱仓皇奔逃。正战,则大张旗鼓,气势逼人;奇战,则变化无穷,防不胜防。这就是为将者须谋的两种态势。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在第六篇中提到用策之、作之、形之、角之来了解敌军虚实,然后攻其所不救,备其所必攻。1947年,国军全面攻击受挫,为了“攻其所必救”,调动优势精锐部队重点进攻延安,毛泽东鉴于形势,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西北野战军通过佯攻吸引敌军主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防守薄弱的要塞,三战三捷,达成了战略目标。围魏救赵,围城打援是“虚实”运用的经典战例,运动战、伏击战、迂回战则是营造“虚实”的常规战术。“虚实”的运用,再次印证了“兵者,诡道也”一言,如何诡诈别人与防人诡诈,则需从策之、作之、形之、角之几方面去行动了。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篇》孙子在第七篇中讲到如何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将被动受困转为主动出击。其意在于处不利处境时,不宜困守待援或死缠烂打,而应该在确保后勤补给的基础上以速度、以空间来争取有利形势,然后从治气、治心、治力、治变这四个方面整顿自我,然后一举争利。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困境,若羁绊于一人、一物或一事而不知解脱,则难免画地为牢坐以待毙,应该于困顿之时振奋士气、坚定内心、保存体力,从容应变,才能快速出击,冲出重围,赢得实惠。

“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则可信与,杂于害则患可解也”——《孙子兵法·九变篇》孙子在第八篇中强调在谋划上要充分考虑利与害的因素与结果,以免因小失大,因近失远.战略公布之时,则以利激励三军,提升士气与信心,却要暗地做好防害部署,避免以害妨利.田忌帅楚军攻越.不无担心地说:我军主力外出,房陵是供给要地,当增重兵防守.楚王不以为然:房陵已驻有重兵,且地形险要,不会有失.司马错对秦王说:夺取房陵,一可得战略要地,二可掠物资储备,三可震慑楚国.然房陵有重兵驻守,且地形险要,易发瘟疫.大军无法展开.万一楚军有备,我军则有去无回.如今趁楚军主力外出,我以精锐数万突袭房陵,出其不意险中求胜.我军攻击之时.请以樗里疾帅大军出关佯攻楚国,名为求战实为救援.秦王同意了.田忌一战灭越,司马错一战下房陵.所以智者,都是懂得利害并存利害相生的道理,在思考问题与看待世界时分清利害拈得轻重,所以能趋利避害转害为利.往好的方面去想去做,提防坏的过程与结果,正是智者之虑的表现吧.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孙子兵法·行军篇》孙子在第九篇中详细讲解了“处军”与“相敌”,即如何根据地形安置军队与安全行军,如何根据敌军的表现来判断敌情。孙子兵法从此篇之后,若要深入研习,就当用沙盘与地图来推演攻守双方,以探究 “处军行军”的要义了。最后一段则说明治军先治心,心不定则军不亲附,不亲附则难以管理;奖罚不信,则军士不服,军士不服则政令难行,上下离间。所以治心当先“令之以文”,用价值观、用道义来统一思想认知,统一思维模式; 治众则“齐之以武”,用纪律、用奖罚来统一行为标准与进退原则。曾国藩的湘军过人之处在于练兵时白天操练武技阵法,晚上讲授忠义廉耻,即便战时不操练武技,晚上也要进行思想教育,因此湘军东战西征南平北讨威震天下,其治军方式可谓得孙子“令之以文而齐之以武”的要义了,毛泽东带领的军队被评为“唯一有明确价值观与使命感的军队”,也正是此句的注解了。现今管理者带团队,喜欢做一大堆管理制度与罚款条例来约束成员,却发现成员多为貌恭而不心服,再加上特权存在、奖罚不信、因情徇私的原因,团队也就貌合神离名存实亡了。因此,真正的管理者应当懂得“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要义,才能真正打造成“我的团长我的团”。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孙子兵法·火攻篇》孙子兵法在十二篇中提到:对于打了胜仗攻取了敌军阵地的人,不论功行赏,是会有危险的。这种做法叫做“费留”——吝惜赏赐。因此优秀的君主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优秀的将领也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件事。韩信评价项羽说:项王对人恭敬慈爱,说话也不高声大气,看到别人有病痛,会为病人流泪并分食物给他。一旦部下建功论赏,却拿着爵印在手把玩不给部下。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因此韩信、陈平、钟离昧、吴芮等相继离楚奔汉,成为汉朝柱石。今天,很多组织留不住人,其根源在于老板过于“费留”,在他看来,员工拿着工资创造着利润那是正常不过的事,根本就没想过在公司壮大自己赚钱的时候还应该主动拿一部分及时地奖励员工,从而导致人心离散员工逃离工作混乱招聘繁忙。一些老板空头许诺感情拉拢自以为精明,全然不顾自己赚钱别人也要生活的处境。一个领导对员工真正的感情,不是简单的礼让与关爱,而是考虑员工贡献的同时,关照到他的利益、他的成长、他的成就,否则就是虚情。一个目光远大的领导人,肯定懂得获利分利赚钱分钱的道理,只有懂得在公司利润增长的同时保持员工利益也能相对应增长的公司,才能留住核心员工,才能吸纳四方人才,才能运作常态化,才能保持持续的推动力。所以,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当为领导者之警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兵法·用间篇》孙子在第十三篇中系统地讲授了如何使用五种间谍来收集情报分化敌军,并提出“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的论断。古往今来,名臣良将毁于间谍者不可胜数,廉颇、李牧、魏无忌、范增等皆为所害。因此,上下双方绝对信任极度重要,以免被间谍乘隙攻击,被谣言趁机中伤。作为管理者,对团队的信息了解越深入越利于策划组织工作。需要知道团队的情况:首先得知道团队成员的绩效优劣情况;其次得知道其技能素养情况;其三得知道其目标压力情况;其四得知道其特性习惯情况;其五得知道其心态变化情况;如何知道这些情况呢?一者在于自身坦诚沟通、细致观察,二者在于培植“间谍”,打进小团体,收集成员思想动态,以便及时纠偏与调整。

《孙子兵法》十三篇菁华,说尽用兵要点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十三篇菁华,说尽用兵要点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孙子兵法•始计篇>--兵争,三军死生之事,国家存亡之道.孙子开篇就警示读者,不要轻言兵事,以免害人误国.老子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也就是这个意思.古来赵括,马谡兵败身亡,贻笑千古,是为前鉴.故将兵者,切不可依书用兵而脱离实际,切不可泥于古法而不知变通.历朝一

    文章阅读
  • 《唐雎不辱使命》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唐雎不辱使命,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初中《语文》第4册人教2001年版背景介绍《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后人所加。

    文章阅读
  • 以五千对七千,明知道晁盖打曾头市必败无疑,宋江为何不阻止?

    曾头市,在曾头市,晁盖脸上不明不白地中了一箭;抹了林冲提供的金疮药之后,不明不白地伤情加重了;被宋江亲子服侍灌下汤药后,晁盖终于不明不白地死了。

    美文欣赏
  • 鬼谷子6句精髓思想语录,别说你不会背,永久收藏

    鬼谷子,1、 穷则变,变则通《反应》篇说“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就是当我们说服某人时,他不搭理我们,我们就要变换方法,动之心,见其情,然后控制他。《飞箝》篇说“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诗词赏析
  • 戚继光的宦海沉浮

    宦海浮沉,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冯玉祥将军1934年撰写的山东蓬莱戚继光祠对联。明朝,是中国历史上

    诗词赏析
  • 戚继光的宦海沉浮

    宦海浮沉,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冯玉祥将军1934年撰写的山东蓬莱戚继光祠对联。明朝,是中国历史上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