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4 16:53:05
阅读: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娑罗树,也叫七叶树

七叶树,在佛教的辞典和植物书中又进一步介绍: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七叶树,所以这儿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这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精舍。所谓精舍就是佛祖居住和讲说法的地方。而且这儿还是佛祖涅盘後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其意义重大。所以七叶树是佛树、庭院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大殿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七叶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一草一木都有禅意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枝叶丰茂

相关推荐

  • 嵩县,庆安禅寺和780年的娑罗树

    娑罗树,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七叶树,所以这儿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而且这儿还是佛祖涅盘後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其意义重大。

    文章阅读
  • 此刻,正是赏娑罗双树花的好时候

    娑罗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开篇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看红楼梦,打开第一页就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文章阅读
  • 千年娑罗树开花了

    娑罗树,在铜川宜君的艾蒿洼村,有一颗娑罗树,此树高20多米,胸围近4米,树冠荫地600多平方米。一颗为唐太宗

    文章阅读
  • 佛印?交趾?安南?6张近代地图告诉你日本人如何称呼越南

    越国地图,1942年日本制二战形势地图如果你经常研究古旧地图,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之前地图书给大家分享了一张日本1942年出版的二战态势地图,评论区就有网友问,为什么地图中会把越南标注为“佛印”呢?图中的佛印要是你也有此疑问,或许你会先百度一下。

    美文欣赏
  • 小五台登高赏秋,看见一株千年娑罗树,繁茂壮硕

    娑罗树,因周围山峰接连五个高台而得名。近年来我常去,只是今年一晃近年尾,今天竟是今年第一次去小五台。上红茶、零食、水果,相机,往熟悉而亲切的高处去,一览深秋韵致。

    文章阅读
  • 长江为何曾断航82年?古巴蜀海与云梦泽的关系

    云梦泽,印度版块碰撞亚欧版块而逐渐隆起云贵高原,原来的南涧海峡的口子越来越窄,最后四川盆地成了仅靠一江南流的大盐海、大盐湖,最后渐渐成了淡水湖,即古地理称之为古巴蜀海时代。那时的西长江通过金沙江沿石鼓长江第一湾的古河槽南流经剑川、洱海、漾濞江进入现在的澜沧江(湄公河)南流入海。

    美文欣赏
  • 惊叹“华夏第一槐” 桫椤树 你所不知道的平凉古树

    桫椤树,公刘农耕文化诞生之地崇信县,青山绿水间竟滋育了一些古树名木:被誉为“华夏第一槐”的古槐王、奇特罕见的三异柏、南树北生的桫椤树等,与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龙泉寺、省级风景名胜区五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唐帽山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为生态崇信平添了几分神秘。

    文章阅读
  • 500年的孙悟空见过,500年的娑罗树你见过吗?在阳城这个地方就有

    娑罗树,据说这种树,在我国北方地区非常罕见咱晋城人可有福了。在阳城县润城镇东山村马沟自然庄有一棵高约十米的娑罗树据林业部门专家鉴定这棵娑罗树树龄大约500年像这么大树龄的娑罗树在我国北方地区非常罕见一diudiu小故事康熙年间,印度给康熙进贡了两棵娑罗树。

    文章阅读
  • 现存唯一一株玄奘手植娑罗树子树 移植大慈恩寺

    娑罗树,央视新闻 报道:近日,世界上现存唯一一株玄奘手植的娑罗树子树,经多年培育,成功移植到西安大慈恩寺。这株娑罗树生长在陕西宜君县,距今1300多年。它占地600平方米,树冠大而圆,叶子似手掌,作为佛教圣树之一,是流传至今的“活文物”、“活化石”。

    文章阅读
  • 世界上最有“佛性”的5株植物,听名字都像一句佛语

    娑罗树,有这么几种植物是与佛有极大关联的,可以说它们被赋予了佛的智慧,也可以说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佛的境界。这些植物不但拥有与众不同的性状,而且还被人们赋予了好听的名字。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