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有孔夫子孟夫子,还有一个朱夫子。这三人是儒家学说集大成者,尤其是孔孟更是直接奠基者。虽然现在儒家学说很多方面备受诟病,在历史上也曾经承受很多质疑,不过其发展至今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已经充分说明其生命力。
比如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到的节选孟子的一段话,当时还曾经要求背诵的,其中的8个字足以让我们受用一生。且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段话节选自《孟子》,因为结尾处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所以后文给了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题目。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么几个字,其中却富有很大的智慧,足以让我们受用一生。
在这篇古文的第一段 ,作者引用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经历,比如说舜帝“发于畎亩”,是耕农之身被起用;“傅说”“举于版筑”,修房子的时候被起用等,而后写管仲、孙叔敖以及百里奚各自从苦难的遭遇之中一下子兴起,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
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孟子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论点,那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个人要想受到重用,要想获取更大的成就,必然要经历生活的磨难。这一段也是当初我们最熟悉的,也是今日我们最为受用的。
而后这一段则是由个人上升到国家,提高到更高层次之中。在孟子等人看来,人要想取得成就就要经历磨难,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也需要经历磨难。如果生活中、发展中没有磨难,那就说明没有机会真正成为强国。
最后孟子提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抛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也就说明:忧患能够换取人的成功,而安乐只能带给人覆灭。
在我们今日的生活当中,也需要时刻铭记这段话,尤其是这8个字。今天我们的人生征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都会遭遇挫折、苦难甚至是无法接受的伤害,但是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垫脚石,帮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