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算多胜
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计篇》
译文:开战之前预计能取胜的一方,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预计不能取胜的一方,是因为筹划不周密,胜利的条件不足。
解读:“算”字有两层含义:“庙算”中为计算、预测、分析,“得算”中为胜利的条件。在打仗问题上,如果不能预见胜负,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准备。打还是不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在开战之前,一定要先计算清楚状态和力量,预见战事吉凶和胜负,然后再做决定。
2,避害趋利
原文:“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
译文:不了解战争有害的一面,就不能了解战争有利的一面。
解读:战争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会砍到敌人,也会砍到自己。如果不想让这把剑砍到自己,必须先看到不利的一面,提前做好预防。因为今天失去了利,明天还可能再来。而害却可以让我们输掉老本,甚至彻底出局,再无翻身机会。
3,知彼知己
原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
译文: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各占一半;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每战都会有危险。
解读:每次决策,都要尽可能把敌我双方的情况搞清楚后再行动。一切决策、措施、行动都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之上。
4,攻守之道
原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形篇》
译文:善于防守的人,如同藏在地下深处,使敌人不知道如何进攻;善于进攻的人,如同从天而降,使敌人来不及防守,所以他们既能保全自己又能获得完全的胜利。
解读:“九地”,表示深不可知;“九天”,表示高不可测。善守的人,守得敌人一点都找不到。善攻的人,势如破竹,攻得敌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和还手之力。
5,择人任势
原文:“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篇》
译文:善于作战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拼命死战,所以能选择合适的人去创造和利用态势。
解读:我们并不能完全决定自己身处何种态势,但是仍然可以主动出击,提前谋势,积极造势,从而不断改善和优化自身所处的态势。
6,避实击虚
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虚实篇》
译文:用兵的规律好像水的流动,水流动时,总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也是要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
解读:战争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伤亡、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胜利。如果硬碰硬,吃亏的肯定是自己,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专攻敌人虚弱的地方。
7,夺气夺心
原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
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其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搅乱其决心。
解读:面对强大的敌军,不要在其士气旺盛时发起进攻,而要首先想办法挫伤其士气,使其衰竭,然后再攻打;面对睿智的敌军将领,不要在其头脑清醒时发起攻击,而要首先想办法搅乱其心理,使其乱了方寸,然后再进行攻击。
8,攻其无备
原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九地篇》
译文:用兵的原则,关键在于迅速,趁敌人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解读:进攻作战,要想一招制敌,一下子把敌人打倒,慢了可不行。要打闪击战,突然的进攻,能打乱敌方部署,有助于夺取战争主动权,为最终的胜利创造条件。
9,慎重决策
原文:“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
译文:不是有利就不要行动,不能取胜就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就不要作战。
解读:战争决策要慎之又慎,一切军事行动都要以利益为导向,决策者要冷静权衡利益大小,不要被小利牵着鼻子走,紧盯核心大利。如果面对生死攸关的大危机,要当战则战,毫不犹豫。
10,先知者胜
原文:“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用间篇》
译文:开明的国君、贤良的将帅,之所以一采取行动就能战胜敌人,成功超出众人,就在于事先了解情况。
解读:只有完全了解和掌握敌人的用兵规律,才能纵横取胜。
参考书:薛国安《薛将军精解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