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叔孙通,我看好刘邦,三拜九叩迎皇帝

叔孙通,我看好刘邦,三拜九叩迎皇帝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2 08:48:44
阅读:
叔孙通,我看好刘邦,三拜九叩迎皇帝

汉高祖刘邦身边的能人太多了,萧何、张良、陈平、韩信、樊哙、郦食其、曹参、夏候婴……

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子都比叔孙通的响亮。

战争结束后,如果没有那场搞得鸡飞狗跳的庆功宴,估计仍然不会有人知道刘邦的手下还有一个叫叔孙通的人,他的名子也将会随着历史的尘埃,消失在风雨中。

在这场庆功宴前,叔孙通可以说一直在夹着尾巴做人。

人微言轻,不管你是谁,肚里多少经轮?

叔孙通能做的有一个字——等。

当然也不是那种干等,六易其主就是很好的证明,他因此还遭到众人的非议,说他不忠。

人这一辈子,机遇并不多,关键也就那几步。

看准了,走对了,抓住了机会,就会飞黄腾达。甚至,一步登天。

叔孙通这辈子,至少把握住了两次机会,且成功利用这两次机会,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飞跃,也成就他的弟子。

第一次是,察言观色,迎合秦二世,得到重赏。

第二次是,制定礼仪,取悦刘邦,从而名垂千古。

我们先说第一次,迎合秦二世胡亥,得到重赏。

第一次,更准确的说,那不是机遇,而是让他更清楚的认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看清了自己的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也是因为这一次,他才得到重赏,拥有了可以出去闯荡的资本。

叔孙通也算是生不逢时,年青时就读遍民儒家经典,学富五车,满腹经轮,但快五十岁了,也没有得到重用,只混了个待召傅士。

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唯我独尊,自称秦始皇,天真的想让秦朝世代永存,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南巡驾崩后,秦二世胡亥继位,仅仅两年,天下大乱。

陈胜吴广在山东揭竿起义,胡亥在听到消息后召集了三十多个傅士商量对策。

“听说派去守边的陈胜吴广一伙半路造反了,你们说怎么办?” 胡亥连问了三遍,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回答。

良久,为首的傅士儒生代表站出来说:“做臣子的应唯命侍从,造反就是不想活了,对于这种人绝不能手软,请陛下速派兵剿灭。”

要知道,当时朝中赵高为相,跟随秦始皇的那些猛将,早已杀的杀剐的剐,已经没几个人了。

蒙毅被杀,蒙恬服毒,冯劫自尽,连丞相李斯被杀了,其它更是死的死亡的亡,哪里还有可用之人。

胡亥听了儒生的建议,脸色立马就变了。

站在众人之间的叔孙通,那里他连傅士都是,知道现身的时候到了。

他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史记》没有记载他的年纪,我推测估计这时已经50多了,当待诏傅士应该也有几年了,肯定是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成天过着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特别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那几天。

叔孙通清了清嗓子说:“陛下,微臣意为,陈胜吴广的事都是传言,他们刚才说的严重了,不客气一点说,就是廖论。”

胡亥刚要发威,听到一个半老不老的老头,这么一说,眼睛一亮。

“始皇帝驾崩,但他老人打下的基业还是存在的,如今天下统一,六国之间的墙推了,护城河铲平了,民间所有的兵器也都收缴销毁了,从此天下不会再发生战争。当今,上有英明的皇上,下有完备的法令,四方诸侯听命,八方百姓安居乐业,还来不及呢。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想造反!试问,他们的兵器从何而来?

听叔孙通这么一说,不光是胡亥,大殿里,其它的人都不相信的看着叔孙通。

叔孙通面不改色,继续说道:“我看,那些人只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小毛贼而已,何足挂齿。这样的小事,各地的县长就摆平了。皇上,真没什么可担心的。”

胡亥听后,大喜,连说:“好,好,好!如此甚好。”

然后,还是又问了一遍 ,陈胜吴广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下,热闹了。

儒生们有的仍然坚持说是“造反”,有的则改口说只是“盗贼”。

还没有等他争论完,胡亥脸色不悦的宣布退朝,改日再议。

出了宫门,那些坚持造反的斥责叔孙通说:“姓叔孙的,你怎么能昧着良心说话呢?陈胜吴广明摆着是造反,说不准过几天,就打到咸阳城了,你小子再拍皇上的马屁,也不是这么拍的呀?”

叔孙通回答道:“你们懂个屁,你们的大难要临头了。”

随后发生的事,完全在叔孙通的意料之中,那些坚持说造反的人全被抓了起来,投进了监狱,而那些说是小毛贼的人不仅没事,还得到了奖励。

叔孙通分析有功,赏丝绸二十匹,新衣服一批,奖金若干。

在当时,这可绝对是一笔巨款,他也因此被提升为了傅士。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叔孙通得到奖赏的当天,他下班后,卷起行李,带上老婆孩子,跑路了。

叔孙通已经看透了,胡亥不是一个好老板,大秦帝国要完了,他可不想做大秦帝国的陪葬品。

从此,叔孙通开始了流浪生涯,在这段日子里,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哪里人多向哪走,哪座山高向哪靠。

叔孙通对胡亥说陈胜吴广他们是小毛贼,根本成不了气候,自己却主动投奔了他们,后来看到这些农民起义军真成不了气候,等项梁到了薛县,他就跟了项梁。

不久,项梁败兵身亡,叔孙通改投楚怀王。

等到楚怀王被项羽明升暗降封为“义帝”,并迁往长沙。理论上,叔孙通应该随之前往,但他选择了留下来跟随项羽。

汉祖二年,刘邦率领各路诸攻56万大军,仅三个月时间攻入项羽的鼓城,叔孙通毫不犹豫的又投靠了刘邦。

跟了刘邦,他才算真正稳定下来,既便后来刘邦被项羽打败,狼狈的西逃,险些被杀,叔孙通也没有再换工作单位。

如此看来,叔孙通是非常看好刘邦的。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刘邦果然不负众望,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

刘邦是个粗人,文化不高,脾气很大,动不动就骂人,历史上说他是流氓皇帝。

刘邦不喜欢儒生是很出名的,开始也看不上叔孙通这样的儒生。

据说,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访刘邦,刘邦却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跟儒生谈话,经常破口大骂。

叔孙通本来也是穿着一套儒生的打份,刘邦看着讨厌。于是叔孙通立刻就变了一种样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刘邦看着心里很高兴。

让刘邦更高兴的是还在后头呢,如果不是叔孙通,刘邦就算当了皇帝,也无法体会到当皇帝的尊贵究竟体现在何处。

这是历史上,叔孙通第二次露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我们知道叔孙通的本事到底是哪里。

我们知道叔孙通在彭城之战后,就跟随了刘邦,但在随后的大事小事中,我们却一次也没有看到他出现过,这个人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直到,公元前202年,也就是高祖五年,刘邦最终平定了天下。

此时此刻的心情,用高兴两个是无非形容的。刘邦登基后,举国同庆,皇宫内更是大宴群臣。

要知道,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除了张良萧何这些文人谋士,更多的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都像爽哙那样五大三粗起兵前是卖狗肉的。

这些人,三句话说不到一块,就要动家伙,现在加上喝到肚里的酒精发酵,更是爷连自己都不知道是谁,你,给老子一边站。

宴会上,大臣们酗酒争功,大呼小叫,摔桌子砸板凳,甚至有人拔剑狂砍殿柱简,简直比打仗时还热闹。

刘邦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可都是铁哥们儿,如果不是他们,自己别说当皇帝,还不知道在哪呢?

刘邦的心思被叔孙通看透了,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叔孙通悄悄走到刘邦身边说:“皇上,儒生不才,天下大乱时,不能为您杀敌,攻城掠地。现在,天下太平了,用到我们的时候到了。”

刘邦斜着眼看了一下叔孙通,拿起桌子上的酒杯,喝了半杯酒,然后才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他妈来拍马屁。”

叔孙通严肃的说:“小生不才,敢请陛上让我再去找一些儒生,然后让他们为皇上制定大汉礼仪,安定天下。”

刘邦说:“你手下不是有几十号人吗?”

叔孙通说:“皇上,人太少了,不好排练。”

刘邦说:“不要太复杂了,老子喜欢简单些。”

叔孙通说:“三王五帝的礼仪都不一样,夏商周各有所长,就算秦朝的礼法,也有可取之处。请相信我,一定不会让您老失望。”

刘邦把剩下的酒一口喝完,看着眼前那些仍然在大喊大叫的大臣,皱着眉头站起身,回头对仍站在那里的叔孙通说:“凑了,明天就去齐国吧!找多少儒生都行。我只有一个条件,要简便易学。不然,你就带着你的那些弟子回老家吧!”

叔孙通兴奋极了,立即动身到了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找了很久才找到三十多个儒生。中间还碰到两个老顽固派,看到叔孙通张口就骂:“你是什么东西!你小子换过的主子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吧。你就是一个马屁博士,你那点本事,还是留着见老天爷吧!天下才不打仗几天,死的人还没埋完,伤口还流着血,你就闹着制订什么礼仪。礼仪不是玩出来的,像周朝那样行善积德数百年才行成周礼,就凭你们这几位,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我看还是算了吧!”

最后,还说:“赶快滚开,别玷污了我们的名声!”

叔孙通听后,笑着对下面的那些儒生们说道:“两个榆木疙瘩,时代已经不同了,现在是刘邦的天下。”

叔孙通回到长安,把找到的三十多个人,加上自己的弟子以及刘邦身边的几随从,一共100多人,就在野外拉起帐篷开练了。

一个月后,叔孙通回复刘邦说:“皇上,可以移驾参观了。”

刘邦带领群臣到了那里,那100多人当众演习了一遍。

只见,一个人坐在高处的椅子上当皇帝,其他的人当大臣,随着音乐响起,大臣们纷纷入场。

“面见皇上——” 假皇帝身边的人高声喊道。

100多号人,顿时呼拉一下跪倒在地,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假皇帝假模假样的站起来,轻轻的说道:“众爱卿平身。”

大臣起身,按官位大小分立两旁。

……

整个表演过程,庄严肃穆,别说吵闹,连一个大声说话的人都没有。

真大臣一直笑,他们本来就是来看热闹的。

刘邦非常高兴,这套礼仪时间不算很长,需要皇上学习的内容,真的很少,大部分时间,只是坐着,什么都不用做。

最后,刘邦放心的说:“这个,老子做得来。”

他即刻下令,群臣操练,十月朝会见。

这下,大臣彻底笑了,笑容凝在了脸上。显然,这个结果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咸阳长乐宫建成。

刘邦要求,各地的诸侯以及朝里的文武百官按新礼仪进行朝会。

那天,天还没有亮,皇宫内外已经是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大殿外,200匹战马,800名士兵,战马每50匹组成一个方队,步兵每100人组成一个方队。

红马、黑马、青马和五花马,红骑服、黑骑服、青骑服和迷彩骑服。

红队,黄队,蓝队,白队,绿队,青队,橙队和朱紫队。

士兵全部手持寒光闪闪的长矛,整整齐齐,为头的士兵拿着各色旗帜。

大殿内,两旁站立着身穿盔甲威风凛凛的宫廷卫士,吹鼓手在屏风的后。

天亮了,吉时已到,音乐响起,只听有一人高喊:“上朝!”

顿时,殿下的郎中们都站到了台阶的两旁,每个台阶上都站了几百人。

各地诸侯,四方大臣,按次序由礼仪官带领慢慢走入大殿。

功臣、列侯、将军,以及其他军官们依次站在西边,面朝东;

丞相以下的名色文官依次站在东边,面朝西。

从内向外,专门设立了九个傧相,负责上下传呼。

最后,皇帝的车子从后宫缓缓走出来,贴身的人员拿着旗子,传话叫大家注意,皇上上殿。

刘邦穿着龙袍在前,叔孙通紧随其后,两人从中间的通道大步走向前面的龙椅,等到刘邦坐下来。

众臣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黑呀呀跪倒一大片。

吾皇万岁,万万岁——大殿的声音更大,响彻云霄。

刘邦感觉那叫一个爽啊!

“好,好,好!都给老子起来吧!” 刘邦拍着大腿自语道。

站在一旁的叔孙通一愣,弯下腰,附在刘邦耳边说:“皇上,请站起来,还礼,说众爱卿平身。”

刘邦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认真的扫了一眼群臣,对下面跪着的百官大声的说:“平身。”

君臣行礼完毕,从诸侯王开始,然后是朝里大臣,直到六百石的官吏们依次向皇帝朝贺。

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肃然起敬。

群臣朝贺行礼过后,又按着严格的礼法摆出酒宴。

那些曾经有资格陪坐在刘邦左右的人,现在在大殿也都叩伏在地上,他们一个个按着官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给刘邦再次祝酒。

酒过九巡,礼官才传出命令说:“停。”

如果哪一个稍有不合礼法,负责纠察的御史立即把他们拉出去。后来,演变成拉出去打板子,罪名是目无王法。

整个朝会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

刘邦心满意足,高兴地说:“今天,老子才知道当皇帝这么过瘾。”

当朝宣布,提升叔孙通为太常,位列九卿之首,并赐黄金五百斤。

现在,叔孙通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叔孙通了,他皇上身边的红人,一言九鼎。

借此机会,叔孙通对刘邦说:“皇上,这套礼不是我一个人的独创。如果没有跟随我多年的那些弟子,微臣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到这一切,请皇上赏赐他们。”

刘邦当即任命这些人都做了郎官。叔孙通出宫后,把刘邦赏给他的那五百斤黄金都分给了弟子们。

儒生们非常高兴,都说:“孔子之后,叔孙大人真是一代圣人啊!”

这帮儒生跟随叔孙通多年,也是几经周转,最后投靠刘邦,但开始叔孙通一个也不没有推荐,反而舍近求远专门给刘邦推荐一些土匪强盗身强力壮的人。

当时,弟子们都看不下去了,有人就问:“师傅,我们跟了你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功吧,你为什么向刘邦举荐别人,而不是我们。那些人比我们水平高,也就算了,都是一些出了名的地痞流氓,这没道理呀!”

叔孙通语重心常的说:“现在是战争期间,你们能打仗吗?最无一用是书生,我真的不愿意看到你们死在沙场上。用着我们的时间在后头呢,各位稍安勿躁,再等等,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叔孙通,我看好刘邦,三拜九叩迎皇帝

刘邦识人善用,叔孙通也算是选对了老板,做到了与时俱进。

自此之后,叔孙通创建的封建礼仪制度流行了两千多年,直到清王朝结束。

三拜九叩,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直到现在大型的祭祀场合,仍然在使用。

网传,道教沿化而来的三拜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使心态保持平和,每天修炼三拜九叩达上万次,可长生不老。

这也算是,叔孙通的另一大功劳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