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揭秘真实的刘铭传

揭秘真实的刘铭传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1 18:39:33
阅读:

揭秘真实的刘铭传

1864年5月11日,一名清军将领率部攻陷了太平军占领下的常州。他旋即住进了太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一天夜里,院内突然传来金属的撞击声,这位将领担心有刺客,马上命令众亲兵搜索。搜来寻去,发现声音来自马厩,是马笼头的铁环撞击了马槽,因为马槽不是木料所制,而是一个铜盘。“用铜盘做马槽?”这位好奇的将领让士兵把铜盘清洗干净,当他看到底部刻有110个蝌蚪形文字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国宝。他遂派遣士兵把这个铜盘悄悄运回自己的老家。后经考证,这个铜盘果然是一件超级国宝,全名叫“虢季子白盘”,是公元前816年周宣王时代的产物。它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是传世最大的西周青铜器。蝌蚪形文字叫籀文,也称大篆,系周宣王时太史籀所创。这位将领欣喜若狂,不仅在安徽老家盖了一座盘亭,还写了《盘亭小录》记叙此事。

俗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伏。“虢季子白盘”虽让这位将领狂喜过,但也给他本人及其后人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先是,对古文物酷爱如命的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托人说项,愿将自己的女儿下嫁给这位将领的儿子,并出重金购买“虢季子白盘”。由于这位将领不从,两人从此交恶。后来,又有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出高价想从这位将领的后人手中购得“虢季子白盘”,均未得逞。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将领李品仙做了安徽省长,这个“古董迷”为了索得这件国宝,竟把这位清军将领的老宅掘土三尺,撬开所有房间的地板,结果也是大失所望。新中国诞生后,这位将领的曾孙主动将这件国宝于1950年3月献给国家。如今,只要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虢季子白盘、毛公鼎、散氏盘,这三件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就会映入眼帘。

这位当年喜获“虢季子白盘”的清军将领是谁呢?他就是做过台湾第一任巡抚的刘铭传。

刘铭传一生做过三件大事。一是跟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因功晋升为直隶提督。二是督办台湾军务,领导台湾军民英勇抗击法国入侵者。三是首任台湾巡抚,创办了一批新式企业,是台湾的近代化之父。

从刘铭传的影响看,炎黄子孙应当永远记住他。我们解读刘铭传时,理应对他所做的三件大事进行冷静的追忆和品评。如果偏废或避而不谈任何一件大事,历史上的刘铭传都将失真。

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家

刘铭传是安徽肥西人,生于1836年9月7日。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幼时出天花脸上留下麻点,人称“刘六麻子”。11岁那年父亲病故,家境日趋艰辛,他不得不中断念私塾。据说年轻时的刘铭传就崇拜刘邦,曾登上家乡的大潜山仰天长叹:“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对于家乡的这座大山,刘铭传充满了情感,成名后索性自号大潜山人。

刘铭传生逢的是一个乱世。此时的中国有两股力量在血拼。1850年初夏,登基只有3个多月的咸丰皇帝不断接到广西“会匪”大作的报告。不久,就惊悉38岁的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兵反清。为了扑灭这支来势勇猛的起义军,咸丰皇帝曾派遣李星沅、乌兰泰、赛尚阿、向荣等名臣勇将前去镇压,结果均未奏效。到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攻克了江南名城南京。洪秀全宣布自己也是一个皇帝———太平天国的天王;并改南京为天京,发誓与咸丰皇帝对抗。从1857年6月起,太平军相继攻克了安徽的安庆、桐城、六安、庐州等地,安徽巡抚江忠源被击毙,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投水自尽。

面对如此强劲的太平军,在家乡占山为王的刘铭传一度想加入它的行列,只因祭旗时狂风吹断旗杆,众人认为是不祥之兆,才作罢。随后,刘铭传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1861年,李鸿章回合肥为曾国藩募兵。刘铭传从心底佩服这位老乡,马上参加了李鸿章编练的淮军。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援江苏,刘铭传的“铭字营”随至上海。由于刘铭传凶悍善战,深受李鸿章的器重和赏识,很快由都司经游击、参将,升至记名提督。

李鸿章屠杀太平军是出了名的。作为李鸿章的部下,刘铭传也不例外。1863年9月攻陷江阴后,刘铭传指挥手下一口气屠杀了近10万名太平军将士。1864年5月攻占常州后,刘铭传竟下令将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分裂肢体,实施“磔刑”。凭其出色表现,清廷赏他穿黄马褂,晋升为直隶总督。

奉命攻打捻军,大小数十战,刘铭传也屡屡能立“首功”。清廷先是赐其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遂又封他为一等男爵,连祖上三代也受封为一品官爵。由此,肥西刘氏名扬乡里。

抗法保台的英雄

如果说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刘铭传生命中污点的话,那么,在抗法保台战中的杰出表现,则使刘铭传得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那是1884年入夏后,法国加快了入侵中国的步伐。

6月底,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远东舰队侵入中国东南沿海,台湾告急!

在这紧急时刻,刘铭传临危受命,以福建巡抚衔督办台湾防务。

7月16日,刘铭传率旧部134人抵达台湾的基隆港,从此揭开了台湾保卫战的序幕。

他抵台的当天,就到炮台巡视、布防。8月3日,利士比率法舰4艘进攻基隆。刘铭传亲自督战,命令守军开炮还击。法军登陆后,他又指挥守军分路出击,击毙法军官3人,擒斩1人,打死打伤法兵百余人,缴枪数十杆,帐篷10余架,军旗2面。残敌只得逃奔回舰。

10月1日,孤拔率法舰凭借强大火力再次进攻基隆。刘铭传权衡利弊,力排众议,采取“撤基援沪”战略,主动放弃了基隆。事后证明,法军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有的法国军官形容基隆是一个“悲惨堡垒”,是“一座巨大悲惨的坟场”。

10月8日,8艘法舰猛轰沪尾(今淡水)。由于守军严格执行了刘铭传制定的“四面埋伏,聚而歼之”的战术,来犯法军受到重创。据统计,这次战役毙伤法兵300多人,14人当了俘虏,70多人因溃退落水溺死。这就是著名的“沪尾大捷”(也称“淡水大捷”)。这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军的气焰。

从8月下旬开始,恼羞成怒到极点的法国政府命令20余艘法舰封锁了台湾海峡,妄图困死台湾。当时清守军的处境也确实很艰难。经过两个月的血战,“能战者不足三千人”,加上天热疫疠流行,“军士日有死亡”。但刘铭传决心战斗到底,表示一定要“同将士惟拼死守,保一日是一日”。为了抵御入侵,他组织将士筑长墙,挖巨洞,做好持久固守的准备。同时还激发当地绅士和民众的爱国热情,主动出钱出力,设法自救。结果,反倒使孤拔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1885年3月,法军在镇南关大败。随着战局的逆转,孤拔只得率法舰撤退。刘铭传成为抗法保台的英雄。

台湾的近代化之父台湾

原来隶属福建省,是福建省的一个道。1885年10月12日,清政府根据几位大臣的“奏议”,下诏将台湾道改为中国的第二十个行省———台湾省。大臣们建议把“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的理由是:“台湾为南洋枢要,廷袤千余里,民物繁富……宜有大员驻扎控制”。正值督办台湾军务且有福建巡抚头衔的刘铭传,遂被任命为第一任台湾省巡抚。尽管刘铭传在台湾建省时间上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认为应该“缓办”几年,但这个忠于职守的大员在台湾巡抚任上呕心沥血,一干就是6年,直到1891年因病退休回乡。

若干年后,人们用这样的言论来评价刘铭传在台湾的政绩:

———“刘铭传是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先驱”;

———刘铭传在台湾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他是“近代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

———直到现在,海峡两岸的人民仍在怀念这位第一任台湾省巡抚,今天的台湾岛上还有许多刘铭传的纪念设施。

的确,刘铭传在任期间,为台湾做了许多好事。他是台湾的近代化之父。

刘铭传曾这样坦言道:要以“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以一岛基国之富强”。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这些改革,使台湾的局面为之一新。

清初,台湾仅一府三县。刘铭传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三府一州十一县五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中路为台湾府,下设台湾、云林、苗粟、彰化四县及埔里社厅。南路为台南府,下设安平、嘉义、凤山、恒春四县及澎湖厅。北路设台北府,下设淡水、宜兰、新竹三县和基隆厅。后山设台东直隶州,下设卑南、花莲两厅。这一套行政设置,奠定了今日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

抗法保台的实践,使刘铭传深深意识到加强台湾防御能力的重要性。他在上奏朝廷的折子中这样写道:“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今大局虽云粗定,而前车可鉴,后患方殷。一切设防、练兵、抚番、清赋诸大端,均须次第筹办”。基于这种考虑,他在基隆、沪尾、澎湖等地修筑了10座“铁水泥”结构的新式炮台。同时向英国购买了阿马士顿后膛炮31尊和一批水雷,布设在海港入口处。还定制了几艘国外炮舰,并在台北创办了机器局、军械所、火药局,自己制造枪支弹药。

在军队建设上,刘铭传提出了“辟全台自有之利,养全台自守之兵”的思想。他很注意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要求部队做到“严肃营规,认真操练,挽回积习,以备捍乱保邦”。为此,他对全台国防军进行了整编,将原来40营兵整编为35营。所编士兵一律更新装备,练洋操,习洋枪,学习军事理论。所有这些,极大地提高了台湾的防御能力。

刘铭传上任时,台湾的财政入不敷出。原因是田赋紊乱,税收虚糜。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刘铭传大胆提出了“以台之财,供台之用”的主张。1887年,他下令在台南、台北分设“清赋总局”,由30名得力官兵,分赴各县,丈量土地。经过3年清丈,台湾田赋混乱的状况得以扭转。台湾田地面积从赋前7万余甲,增加了4倍,共约30万甲,税收也增加大约3倍。原来每年征收的田赋额银仅有18万两,清丈田地以后,年征银达到67万两。为了整顿税收,还在台北设立了“厘金总局”,对各种厘金进行清理,竭力堵塞漏洞,以求涓滴归公。整顿以后,台湾全省年财政总收入从原来的90万两,激增到300万两,高时达到450万两。

刘铭传看到台湾资源丰富,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很多,于是“通商惠工”,首先设立了煤务局,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投资40余万两银,购买新式掘煤机,日产煤100余吨。到1891年,台湾煤产量达到7.7万吨。1886年,又在台北设立磺务局,在沪尾开办硫磺厂。自1886年至1890年,共产硫磺122万斤,年收纯利约4000两白银。此外,还陆续设立了煤油局、伐木局、蚕桑局、抚垦总局、樟脑总局等一批新式企业。

早在1880年,刘铭传就上奏清廷,建议在国内修建铁路。因守旧者反对而未果。1887年,经清廷批准,他在台北成立了铁路总局,到1891年建成了一条北起台北,南抵新竹,全长68公里的铁路。这条铁路的开通,不仅改善了台湾北部地区的交通状况,还极大地促进了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我国自筹资金、享有主权的第一条铁路。

刘铭传还大力发展台湾的通信事业。1886年,他在台北设立了电报总局,先后在省内架设陆地电报线500公里。当时的主要城市,如嘉义、台南、彰化、新竹、基隆等都设有电报分局。同时筹办铺设了两条海底电报线路,一条从沪尾到福州,全长217公里;一条从安平到澎湖,全长98公里。这样,台湾水陆电线衔接,不仅省内信息畅通无阻,而且与中国大陆的联系也极为便捷。1887年底,刘铭传还撤除了旧式驿站,在台北创设邮政总局,总局下设43个分局,并自行设计台湾邮票,根据邮件轻重及远近收取邮费。

对于台湾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刘铭传也非常重视。执政期间,他举办了在台湾本岛进行的首次科举考试(乡试),为台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他下令创办的台北大稻埕六馆街西学堂,除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外,还包括英、法、德文以及史地、测算、数学等,这是台湾第一个新式学堂。他还进山“抚番”,安定民心,并单独为中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山民办了学校。

可悲的是,刘铭传在台湾的一系列改革也招来一些顽固人士的非议。“内外臣工多所嫉忌,而台湾绅士亦肆为蜚语”。1891年,他被迫辞官还乡。甲午战争后,台湾据《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刘铭传闻讯悲愤至极。1896年1月12日凌晨,积郁沉疴的他停止了呼吸,享年60岁。

(本文原载人民网论坛,作者乔还田:人民出版社编审、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

相关推荐

  • 揭秘真实的刘铭传

    台湾巡抚刘铭传,1864年5月11日,一名清军将领率部攻陷了太平军占领下的常州。他旋即住进了太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一天夜里,院内突然传来金属的撞击声,这位将领担心有刺客,马上命令众亲兵搜索。搜来寻去,发现声音来自马厩,是马笼头的铁环撞击了马槽,因为马槽不是木料所制,而是一个铜盘。

    文章阅读
  • 他是台湾大儒,临终前留下“中日必将一战”遗言,他的孙子叫连战

    台湾通史,在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沿北山街中段的葛岭路上,有一座著名的古代寺庙玛瑙寺。寺内幽静通畅,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颇具江南古典园林韵味。院内古树参天,圆门外的一棵古樟据说有1600年的树龄,登上庭院最高处,还能一览西湖美景。此地可以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

    文章阅读
  •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为何去世百年陵墓六度搬迁?

    台湾巡抚刘铭传,在今天的台湾,有专门的铭传路、学校有铭传小学、中学、大学,在公园里有铭传雕像,这都是为了纪念一个人,他是台湾“近代化之父”,在台湾大败法国侵略军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文章阅读
  •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得知甲午战后台湾被割给日本竟吐血而死

    台湾巡抚刘铭传,提起“刘”姓,或许大家想到的都是汉朝的刘氏皇族,如汉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的“文景之治”,亦如汉武帝刘彻的“金屋藏娇”。

    文章阅读
  • 淮军名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台湾巡抚刘铭传,刘铭传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清政府鉴于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了加强海防,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伴随着台湾建省,台湾的行政区划也做了调整,下设三府(台南府、台湾府和台北府)十一县(淡水、新竹、苗栗、台湾、彰化、云林、嘉义、安平、凤山、恒春与宜兰

    文章阅读
  • 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戎马一生,积郁沉疴,愤恨而亡

    台湾巡抚刘铭传,或许对许多人而言,刘铭传这个名字是陌生的。这位台湾省的第一任巡抚,为台湾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为台湾人民所景仰。

    文章阅读
  • 议《热血翰林 民族英雄——唐景崧传》

    唐景崧,只有这样大写意的泼墨山水,才会有唐景崧同胞三翰林同写灌阳历史的奇事,才会有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抗击外辱侵略者的精彩翔实的一笔。

    文章阅读
  • 谭嗣同才算真正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其妻一首悼亡诗更是催人泪下

    谭嗣同简介,谭嗣同五岁时得过一场大病,昏死三日,后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所以取名“复生”。青少年时期,谭嗣同接受了系统而丰富的国学教育,并广泛接触了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

    文章阅读
  • 谭嗣同其人其行

    谭嗣同简介,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谭嗣同不仅是为“百日维新”流血牺

    文章阅读
  • 台湾巡抚唐景崧弃台,时论贬褒不一

    唐景崧,在今广西灌阳县新街乡江口村,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唐景崧故居。唐认为台湾临近江浙闽粤,一旦丢失则南洋不得安宁,台应处于一级战斗准备。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