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有逃跑的机会,却偏不逃,反倒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激励后人,从容就义。
对谭嗣同的这种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精神我们是由衷钦佩的,但他那自杀般的行为却是我们坚决摒弃的。
我们追求的结果是成功而不是失败。当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继续追求下一次的成功,这才是正道。因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所以我们这里成功的定义不是以某一个追求为标准,比如有钱了才叫成功,当大官才叫成功。不同的追求目标能实现都叫成功,目标没实现就叫失败。成功失败,简单明了。你的目标是挣大钱,你挣着钱了,你成功了,没挣到钱,你失败;你的目标是当大官,你当上了,你成功了,没当上,你失败了。对谭嗣同来说,变法实现了,他就成功了,变法没实现,他就失败了。
失败了的话,重新站起来,接着干下去,这是我们提倡的正道。或者失败后觉得无法成功,便放弃了,认输了,我们也理解。但像谭嗣同这样,明明失败了,还能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有继续成功的可能时,他放弃了坚持下去争取成功的做法,坐等被杀的失败结局,却不肯承认自己失败,反倒以做中国流血的第一人的言辞来掩饰,好像这样做能唤醒民众,就是成功一样。这种将失败说成成功的法子,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法子,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是带来心理安慰罢了。这法子,可以愚弄弱者,安慰愚民,但他的欺骗性,妨碍我们看真相,却是被我们真理追求者们坚决摒弃的,是我们的头号批判目标。
如果谭嗣同的做法能成立,失败后主动寻死说成是留下个教训,这做法被后人采用,那我们大革命失败后大家都主动寻死,留教训给后人,希望后人吸取教训,后人失败后又主动赴死把教训留给后人,这样后人复后人,我们的革命事业什么时候能成功?
谭嗣同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佛教也基本推崇这种做法。面对屠刀砍到头上,明明能够反抗不死,但为了树立为护法牺牲的榜样,甘愿赴死。这种做法,让佛教在印度遇到弯刀劈下时,引颈就戮,被杀得人头滚滚,袈裟落地,新月旗升。从此,在印度,这片佛教诞生的大陆上,再也没有了佛教的影子。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不会选择这种窝囊的死法。我们追求成功,不甘心失败。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果以成功失败论,或者说,第一重,成功是成功,失败是失败;第二重,成功可以是失败,失败也可以是成功;第三重,成功终是成功,失败终是失败。也许,谭嗣同悟到了第二重境界,他就把成功当作失败,把失败当作成功,于是自寻死路还以为自己的失败成功了。许多在第一二层境界的人因此被迷惑,被他感动,认为他做的是对的。但在我们这些成功终是成功,失败总是失败的第三层境界的人看来,他的做法就是大错特错了。不要把失败掩饰为成功,那是对成功的亵渎。我们追求的永远是成功,而不是失败。
在我们看来。能当做成功的失败,是对成功起了决定作用的失败。就像失败后的自寻死路,如果是为其他人的逃生自己留下来断后的这种寻死,你的死换得了他人的生,你的失败带来他人的成功,那就可以看成是失败的成功,成功的失败。而白白送死,没有一点价值,那就说不上成功,完全是失败。
由此,他的牺牲,留下一个凭吊的例子,如此价值而已。
- 上一篇:姜太公钓鱼
- 下一篇:太玄经是金庸小说里排名第一的武功吗?有一个能与它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