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沿北山街中段的葛岭路上,有一座著名的古代寺庙玛瑙寺。寺内幽静通畅,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颇具江南古典园林韵味。院内古树参天,圆门外的一棵古樟据说有1600年的树龄,登上庭院最高处,还能一览西湖美景。此地可以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
寺庙的大殿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灰烬中,不复存在,仅存厢房、山门、园林等遗迹还能隐约让人感到寺庙的古老。只是从其中并不能知晓这个寺庙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与起伏而变为今天的模样。不过在今日的厢房内,却设有一处纪念馆。并且因为这座纪念馆所纪念之人,而使玛瑙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得以被记录下来。
这个纪念馆的主人叫做连横。
连横,字武公,号雅堂,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而他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是,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1926年春,连横、沈少云夫妇来到杭州,安家于玛瑙寺内,研究整理文史资料。其子连震东也曾到此探亲居住。1927年1月,因北伐军进驻江西且逼近浙江,连横恐遭战祸而携眷匆匆离杭返台。2006年,连战首次来杭参访,对玛瑙寺的建筑及环境保护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将玛瑙寺建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平台的设想。在各方的努力下,经两年时间,“连横纪念馆”由台湾财团法人“国政研究基金会”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管委会共同筹备建设完成。
在连横未成年之时,因为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腐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那时候的连横血气方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一天天沦丧,愤然孤身一个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回台后,先是在《台彭日报》担任过汉文部主笔,后又于1905年在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报》并在同年加入了同盟会。将光复台湾的希望寄托在祖国的复兴上,开始参与推翻清朝的斗争。后来因为参与同盟会活动,曾有两次险些被清政府派人暗杀。后来迫于形势,不得不关闭报纸,再次返回台湾。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根台湾,心怀大陆”的连横努力发扬中华文化,著有《台湾语典》和《大陆诗草》等,并呕心沥血,历时五年完成了《台湾通史》一书。《台湾通史》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一部书,他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晚清和民国初年的一代大儒,在台湾享有崇高的地位。
连战在《祖父与我》一书中说,在他出生前两个月,祖父连横患肝癌弥留上海时,知道儿媳即将生产,深感家国多难,日寇的贼子之心已昭然若揭,预言中日不久必会刀兵相见,在发出“唯有挺身而抗方得恢复家园”的感叹后留下遗言:“中日必将一战!假如生的是男孩,就叫‘连战’,因为它除了寓有自强不息的意义之外,还有克敌致胜、光复故国、重整家园的希望!”正因如此,连战父母遵照父亲遗嘱,儿子出生后即起名为“战”。但他的母亲觉得,让独生子“抗战一辈子”未免太辛苦了,所以为他起号为“永平”,即永远和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