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飞驰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王世贞少年聪颖,看书能够过目不忘。十九岁时考中进士。他雅好赋诗作古文,在京师为官时,加入了王宗林、李先芳、吴雄岳等人主持的新社。与李攀龙、谢棒、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一起为“后七子”,他是前后七子所兴起的复古运动的干将和领袖之一。当时,他与李攀龙“卿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名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神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
他的文学主张与前七子相近。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主张格调说。他的诗歌创作,早年拟古倾向较多,颇多矫饰,晚年诗风渐趋平淡。作为一代文坛巨匠与领袖,又很有才气,所以他虽然复古拟古,仍创作出了不少清新自然,情真意切,颇为可读的作品,《登太白楼诗》就是其中之一首。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本诗分为两层,每层四句。第一层,写李白与诗人所登之楼的关系。“昔闻李供奉”的“皆闻”二字,寓含李白曾登此楼不过是传闻而已。李白曾因吴筠推荐,进京诏为供奉翰林,故李白亦被人称为李供奉。但一片仰慕之情凭吊李白,纵使这只是传闻又有何妨呢?诗人据此传闻登楼遐想,寄意翰藻,想象李白“长啸独登楼”的神韵丰采,感叹楼因人而名显,人因楼而音容永存,抒发了作者对太白诗骨仙风的无限景仰之情。这一层里诗人完全沉浸在缅怀古贤的情思中;第二层诗人的笔触转向了现世,而以对李白的追思作为内在意绪一气贯注之。
第二层,写作者谪仙一去,今世难继的慨叹。“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两句,是登楼所观的景物的描写,又是对谪仙人上界生活的想象。秋月明皓,海水莹莹,白云袅绕天门,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环境。作者虽未明写,读者却可以继续作者的启发,想象诗仙正该在此时缓步于白云天门之中,然而他距尘寰毕竟已经遥远,只有他的诗作与日月争光,与天地共存。“欲觅重来者,潺浸济水流”。今后不会再有李白了,不会有了,这是济水无言的回答,也是作者忧伤的思绪。第二层显然把作者对李白的尊崇之意深化了。
本诗全篇写得语浅意深,感情深挚,以情触物而又情景交融,诗中写的人、楼、景、情俱化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意境,是一篇很有特色,颊具感染力的佳作。
只有最末两句中有厚古薄今之嫌,聊可算作白璧微瑕吧。
- 上一篇:雪已至冬未隆 竹泉村中踏雪行
- 下一篇:最美踏青古诗词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