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路晨
古筝声声,琵琶吟吟,流水潺潺……
依山势而建的白园中,两名女子在山腰的听伊亭里拨弄着曲子。琴声水声交织缠绵,融融的绿意弥漫四野。我们穿过密密丛丛的竹林,沿着长长的石阶拾级而上。这里是与洛阳龙门石窟隔岸相望的琵琶峰,因山峰形似琵琶得名。琵琶峰中花草遍地,香气四溢,由此又名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晚年就在这里度过。
走过了40余年的官宦生涯,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白居易曾经定居多处,官至太子少傅,终以刑部尚书致仕,在香山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并且长眠于此,官府赐其谥号“文”。这个由点横撇捺构成的简单字眼,是古今无数骚人墨客的毕生追求,更恰到好处地涵盖了白乐天好文章、通音律、济苍生的75载花开花谢的璀璨生命。
白园不大,顺着蜿蜒的小径行走一圈即可轻易游遍全程。山石、水流、亭台、长廊,一系列园林艺术该有的景致都紧凑地分布在蓊蓊郁郁的园子内。暮年辞官后的白居易用自己的俸禄重修了香山寺,在其侧的园子里同元稹、刘禹锡等人觥筹交错,琴瑟歌舞。年迈时,他遣走了歌舞妓,以居士情结与如满和尚等人结为“香山九老”,潜心佛法,颐养天年,并执意埋在香山脚下。他的墓形似琵琶,加之香山琵琶峰,不由让我联想到了那首如泣如诉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
古时的诗歌均可唱和,白居易的很多作品都盛行于当世,他是中唐不折不扣的流行歌曲词作者。各地歌妓以一口气唱完《长恨歌》为豪,更有白居易的崇拜者慕名前来,当场献唱。他也以此机缘相识了不少知名的歌舞妓,也在无意中因“文”置人于死地。
白居易官居秘书省校书郎时,四处远游经过彭城。彭城守帅张愔邀来仰慕白居易多年的爱妾关盼盼歌舞助兴,他们二人的恩爱情景令白居易动容难忘。十年后,他听说那次与之分别不久,张愔就病逝了。树倒猢狲散,家中姬妾俱已各奔前程,惟独关盼盼难忘旧情,只身移居燕子楼,矢志为亡夫守节,写就了一首首怀念亡夫的抒情诗作。白居易见她如此情深意重,便挥笔和诗三首,末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暗指盼盼何不随夫君而去,留下千古的美名。情难自禁之余,又补上一首七言绝句:“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日后,关盼盼收到了白居易托人递去的赠诗,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绝食而死。原来,她并非没有想过以死明志,她是怕后人误以为张愔贪色而命爱妾殉葬,有辱张愔的清名。白居易未曾料到这名女子的心意,从此心生愧疚。以至于体弱多病时不愿耽误歌舞妓的前程,跟着他受苦,希望她们自行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常以美酒、歌舞放纵自娱,蓄妓玩乐,从他诗中得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可他并不是一个放浪汉,却是一位痴情郎。他曾为了一个女人,37岁才在母亲以死相逼的威胁下成婚。这个令白居易痴心至此的女子,是与他青梅竹马的玩伴,19岁起相恋8年的湘灵。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白居易眼中的湘灵完美至此,赛过天仙。可是为了家庭的未来和自己的前程,27岁的白居易不得不远离家乡。他一路苦苦相思,写下三首怀念湘灵的诗作。两年后,他考上了进士,恳切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第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又过了四年,已做校书郎的白居易需举家迁至长安,再次苦求母亲,却依然被拒。母亲断然不再让二人见面,甚至不允许提起湘灵。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来惩罚母亲的错误,再三续写诗歌怀念湘灵。被逼成婚后,他仍旧写诗表达对湘灵的思念:“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命运就是这么不可预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他44岁,湘灵40岁,一直未嫁。
如此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让他对杨贵妃和李隆基的爱情深有体会,白居易用浓郁顿挫的抒情性笔触创作出了拥有完整情节的《长恨歌》。他在作品中时进时出,既像杨贵妃的视野,又似唐玄宗的口吻,实际却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游刃有余地铺叙着二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也许白居易在“长恨”之中找到了共鸣,拥有最高皇权的天子也无法左右自己的爱情,更何况是受到家族干涉普通的自己。
有人说,白居易妻妾成群,完全可以收纳了父女二人,从而质疑他们的感情。或许他当年信誓旦旦,发誓只娶湘灵一人。然而,时过境迁,一切都变了。既然风华正茂时不能明媒正娶湘灵为妻,善良善感的白居易又怎忍心在被贬官之际将她纳为妾室,迫使湘灵跟着自己过着颠沛流离、生死未卜的生活呢?岁月不仅更改了彼此的容颜,还有知识、阅历带来的思想变化,更有不同的际遇,被迫走上了不同的路,最终不得不妥协于命运的安排。
漫步白园,在似有似无的古曲陪衬下,我哼唱着现代人根据白居易的诗作谱写的歌曲:“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落雾散,日月更迭,刻在记忆里的人,即使模糊了他的容颜,忘却了他的声音,但是每每想起那个人时的感受,永远都不会改变。这就是回忆的美好,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如同当初。白居易当年心目中的女神一直活在他的记忆里,而这,许是湘灵最诗意的归宿。回忆里的人是不能去见的,去见了,现实的惨烈会击碎温暖的梦境,回忆就变质了。
依稀看到几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在日本友人书赠的碑林中认真地做笔记,恐怕年少的白居易也如此这般刻苦好学吧!相传白居易天资聪颖,幼年还未开口说话,心里就认识“之”、“无”二字。略识之无的典故,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人生终将与“文”结缘。
少时白居易曾独闯京城,带着自己的诗作拜访当时最著名的老诗人顾况。顾况一瞥他的名字便笑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转口惊呼:“有才如此,居亦何难!”之后的日子,白居易被老诗人四处推介。诸多因素所致,他没有长期留在京城长安。
他与元稹、李绅发起“新乐府运动”,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白居易主动请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的老妪听文,将其听不懂的部分一律换成通俗易懂的词语,此举重振了诗歌日益萎靡的风气。他不畏权贵近臣,针砭时弊,直言上书论事,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司马。这次贬官依然由文而生,曾经兼济天下、想干出一番事业的白居易开始思索为文的做派,收起不容沙土、满眼正义的文人气,不得不学会明哲保身,在从政之余多了消遣的元素。
为文的同情心使然,白居易依然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任杭州刺史期间,他为西湖百姓修建了捍湖大堤,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了水源。还亲自撰写《钱塘湖石记》,刻成石碑立于湖岸。人们爱戴白居易,称此堤为“白公堤”。白公堤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还是当时杭州城最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之一。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岁月变迁,白公堤的原址今天早已不复存在,人们就以白堤作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依依怀念之情。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行渐远,古筝、琵琶的音律也越来越细小,白居易墓便在眼前了。躺在山间的汉白玉像试图再现出醉吟先生乐天、旷达的姿态,上坟以酒的传说还是从侧面暴露了他生前借酒消愁的掠影。琵琶形的墓前没有酒水的潮湿,今人大都带着朝圣的心态来到白居易的身旁,不知还有几人为他洒下一杯杯美酒。白园里的古曲声依然日日与之相伴,延续着香山居士痴迷数十载的爱好。
与歌诗为友,与艺术为伍,以美酒、禅、琴及山水自娱,沉醉于歌词创作、舞蹈编排的白居易喜欢邀三五好友豪饮畅谈,欣赏家中所养的歌舞妓演出自己的作品。白居易众多蓄妓当中,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来的。晚年卖马放妓的决定一出,小蛮、樊素含泪不忍离去,心爱多年的骏马也反顾踟蹰,嘶鸣不止。
弥留之际,白居易潜心向佛,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组织“一时上升会”,希望同道者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他写过一份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如其所愿,75岁的白居易葬在了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他撰写墓志。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巧园地见证过这里的主人与酒徒、师友、琴侣的游乐唱和,与其一起欣赏过自家歌舞妓的空灵歌声和曼妙舞姿,品尝过其亲手酿制的美酒佳肴。
缥缈的古曲凝噎,无声胜有声。白园古雅的九曲回廊,似乎在诉说着白居易因“文”升迁得祸的曲折人生,倾吐着依“歌”悲喜交纵的乐天性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所言恰成了白居易终生遵循的信条。兼济之志,包括了儒家仁政、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廊壁密密麻麻地镶嵌着《琵琶行》的全文石刻及现代文人墨客的吟咏诗作,白居易最终还是以其身体力行实践自云“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文”流芳百世。
微风拂过,一路隐约相随的古筝琵琶曲陡然骤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情音律,在峰峦怀抱的山谷中回旋。
段路晨,女,1988年生,陕西宝鸡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诗词学会、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碑林区作家协会作品会员部主任。2001年开始发表诗文作品并入选多部专辑,著有《等待花开》《缘起西大》《跤坛谱春秋》。先后荣获中国散文学会“全国散文作家征文大赛”一等奖、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梦·体育梦”征文优秀作品奖、“陕西省高校新闻奖”特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