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它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出生在公元1865年,他的父亲曾经担任湖广总督一职,官至从一品,是国家八大骨干之一,作为小儿子的谭嗣同,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严格教育,对国家的各项政治、政策都非常精通,也因为受到了过度的宠爱,所以谭嗣同的性格十分开放,主张的思想与父亲恰恰相反。
他的父亲虽然担任国家要职,但是思想十分保守,而谭嗣同恰恰相反,他就像现代年轻人一样,主张变法革新,是维新一派的重要领军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谭嗣同最后被砍头的时候,他的父亲身为国家八大骨干,却没有为他求情,难道真的是父子感情不和吗?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因为光绪朝廷内部政治冲突,权利冲突,所以也导致了朝廷上双方势力较量不断,谭嗣同就是光绪皇帝最重视的一个人,他所主张的核心思想,也是光绪心里的想法。公元1895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谭嗣同正式成立了一个为新组织,并且到处宣讲为新知识,同时又担任了南台书院的讲师,在书院中讲授各种新式课程。以谭嗣同为领导的集团,多次联合向政府交涉,他们的核心思想是要求政府放弃腐败的封建思想,拒绝和列强讲和,用武力捍卫住清朝的尊严。
虽然这也是光绪帝的想法,可是此时的光绪帝身为皇帝手中,却没有皇帝的权力,一切政治还掌握在太后的手里,在这样的风气之下,光绪皇帝很快顶不住压力,慈禧砍了谭嗣同的头。在光绪皇帝这里,谭嗣同只是他手里的一把刀刃。
可是谭嗣同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他的父亲就是国家8大骨干之一,曾经担任湖北巡抚,同时又是湖广总督,在当时,像谭嗣同父亲这样的身份清朝最多同时有8个,应该来说,他父亲也是影响国家政治的重要人物。
可是面对谭嗣同的死讯,他的父亲,竟然没有一点反应,按理来说自己的儿子要被砍头了,父亲肯定要到处奔走求情,保住谭嗣同的性命,可是他的父亲并没有这么做。第一点原因是因为,谭继洵和谭嗣同是当时两股势力的主要代表,谭继洵主张保守,是当时朝廷上顽固派的主要支持者,而他的儿子谭嗣同恰恰是革新的主要领导,所以在这样的冲突下,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已经被破坏,所以谭司同在被判砍头时,他的父亲并没有出手求情。
第二点原因是因为他父亲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在动则连坐罪的封建历史下,谭继洵不敢有任何求情之举,因为他深知慈禧太后的决心和疯狂,一旦他站了出来,铁定是白丢自己的性命,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谭嗣同被砍头。
虽然在谭嗣同这件事情上,他父亲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可是在不久之后,他依然被政府削了官。谭嗣同死后两年,谭继洵才敢为儿子写了一道挽联:“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这对挽联道尽自己的悲愤,不难看出它是一语双关。第一,辩解自己谭家的忠心,第二,面对儿子的牺牲无奈又悲愤,盼望何时能昭雪。不久,谭继洵在家中病死了。
谭嗣同虽然死了,可是他主张的思想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消失,恰恰相反,正因为他以及这一代人的牺牲,才维持住了国家的变法与革新,才为国家的革新埋下了种子。
- 上一篇:台湾近代化之父——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 下一篇:“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