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錾悦
配图节选自网络
Who 历法 ?
历法 ≈ 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天文学是历法的基础。
古人仰天观天象,
获得天文知识,以之为凭据,编制历法,从而安排各种生产活动。
历法三巨头
阳历 阴历 阴阳合历。
★先来看个天文常识:
日: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月:
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
要转多久呢?
地球绕太阳一周
≈ 地球自转一周的365倍多一点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12次再加11日多一点
≈地球自转一周的29倍多一点
阳历: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计算
阴历:
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来计算
阴阳合历:
则把两种周期加以调和来计算。
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阳历,
中国人又称之为公历,
其纪念的起算为假定的耶稣降生之年。
中国民间现还用农历
(小名:阴历)
实属阴阳合历
中国古代的历法基本上都属于阴阳合历。
农 历
农 历
古人智慧的结晶,
被我国民间长期采用,
小名:“中历”“夏历”“阴历。”
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
既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
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历法三要素
日
中国殷商时代,就使用六十干支纪日。
古代没有星期的概念,日的周期为六十天,一日一个干支名号,六十天即六十干支,从甲子到癸亥,日复一日,循环使用,从不间断。
气
中国古历的阳历成分。
从冬至点到下一个冬至点开始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
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方法不尽相同,按时间等分的叫平气,按一年中太阳所走的路程等分的叫定气。
朔
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阴历成分。
日、月的黄道经度相通的时刻叫朔,也就是天气晴朗乌云缺看不见月亮的日子
由于日月运动都不均匀,所以每连续两次朔之间的时间,这个平均数就称为一个朔望月,基本为三十天左右
很多时候,需要对朔望月进行日、月运动不均匀性的改正,
得到真实的朔,称为定朔。
干支
天干(十个)代表星象
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个)代表地上动物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
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俗话说的“花甲之年”也就是指六十岁。
古籍记载
《夏小正》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法学文献,内容已有部分残缺和谬误,据分析,正文只有400余字,书中也有取自更早时代的资料,
所以我国应在夏代之前就有比较完善的历法了。
《太初历》
太初历为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原著已失传。
它在中国历法的设计上功不可没,在日月运行规律的精确度上远远超过西方同代的计时方法。
《大衍历》
由唐代僧人张遂(僧一行,673~727年)编订的历法,
标志着中国历法体系的成熟。
张遂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
他青年时到长安拜师求学,研究天文和数学,很有成就。
在张遂之前,天文学家像张衡这样伟大的天文学家都认为恒星是不运动的。但是,张遂却用“浑天铜仪”“黄道游仪”等仪器,
重新测定了150颗恒星的位置,多次测定了二十八宿距天体北极的度数,从而发现恒星在运动。根据这个事实,张遂推翻了前任的恒星不运动的结论,
成了发现恒星运动的第一个中国人。
在《大衍历》的基础上,
元代编制出《授时历》。
明代继承《授时历》传统,又颁行了《不统历》,一直沿用至今。
END
【文章内容为‘錾悦’原创,
欢迎转载,转载请您注明出处。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