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兵学渊源,先秦兵书。
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意。
如其文也,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为后世所传兵家者流,皆出《司马法》。
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齐王召其与语兵事。
授节于邦境,不战而屈人之兵。
燕、晋为之退师,而景公无患。
《司马法》兵书解读
《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和《古司马兵法》,是一部先秦古籍兵书。
一、《司马法》传世及今存
刘向《七略》将《司马法》入于兵书类;班固编《汉书·艺文志》将其入“礼类”,著录共155篇,《隋书·经籍志》称《司马法》三卷,不分篇;《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一卷。
在传世过程中,《司马法》大部分都已散佚。今传世本有的作三卷,如《宋刊武经七书》本、《四库丛刊》本等;有的作一卷,如《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还有的作五卷,如《施氏七书讲义》本。但不管分为几卷,其内容都是五篇。
二、《司马法》篇目和主要内容
“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司马法·仁本第一》
《司马法》的篇目和主要内容:《仁本第一》,主要论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起因和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发动战争的时机,同时追述古代的一些战法;《天子之义第二》,阐述君臣之礼,治国、教民和治军的不同方法,记述了古代的一些作战形式、兵器配置、战车编组、旗语徽章、赏罚制度等;《定爵第三》,主要讲战争的准备、战场指挥、布阵原则、侦察敌情、战时规章等问题;《严位第四》,主要阐述战略战术和将帅指挥,以及胜利后注意事项;《用众第五》继续阐述战略战术以及战场指挥等。
三、《司马法》军事思想
《司马法》不仅包含有春秋以前的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还包含根据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战争实践经验而提出的进步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司马法·严位第四》
一是“相为轻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司马法》将战争中的诸多因素抽象为“轻、重”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它把统帅的战术指挥称为轻,战略指挥称为重,主张轻重相节,不可偏废。它主张“以重行轻”,认为轻、重又可以相互转化,轻重相辅相成。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第一》
二是“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作者通过对春秋以来频繁战争的洞察,认识到要消除这种混战的状态,非用战争不可,所以他极力支持正义战争。他所谓的正义就是指“安人”、“爱民”,他所说的“爱民”虽然有一定的虚伪性,但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进步意义。
“入罪人之地,无暴圣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司马法·仁本第一》
“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赏无所生,罚无所试。”——《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
三是以仁义为本的治军思想。《司马法》以“仁义”思想贯穿全书的始终。对民施仁,就是吊民伐罪,不误农时;对部下施仁,则是关心爱护。《司马法》把“仁”作为战争的最高目标。
“将心,心也,众心,心也。马、牛、车、兵、佚饱,力也。教惟豫,战惟节。将军,身也,卒,支也,伍,指姆也。”——《司马法·定爵第三》
“凡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治;寡利烦,众利正。用众进止,用寡进退。”——《司马法·用众第五》
除此之外,《司马法》还有“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难进易退”、“三军一人胜”、“赏不逾时”、“罚不迁列”、“教惟豫、战惟节”等军事思想。
《司马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关于军赋、军法等军制资料被许多史家和兵家所征引,但其中包含的许多军事思想原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东西,就是在当时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今天我们阅读《司马法》时需要批判继承。
四、《司马法》现存版本
《司马法》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武经七书》本,这个系统版本最多、流传最广。除《武经七书》系统诸多版本以外,还有《武学经传三种》本、《平津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述记》本、《四部备要》本等丛书本。
《司马法》在国外流传也较为广泛,早在1600年日本就出现了研究《司马法》的专著《校订训点司马法》和《司马法评判》,之后相继有三十余部专著问世。1772年《司马法》被译成为法文,被收入《中国军事艺术》,在巴黎出版发行。
《司马法》作者及司马穰苴
“《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 王子(成父)能绍而明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据司马迁记载,《司马法》并非一人所撰,周朝开国之初的《司马法》是由姜太公所撰,姜太公死后,又有数人重新编撰。自《隋书·经籍志》开始,著录为司马穰苴撰。
司马穰苴,又名田穰苴,因其任大司马之职故称,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史记》陈其为齐景公时人,《竹书纪年》载为齐威王时人,而《战国策》又说是齐滑王时人。
司马穰苴精通兵法,齐相国晏婴以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推荐他于齐景公,授予将军职位,严于治军,执法不避权贵。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其用兵之法为田氏后世所继承,“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唐肃宗时将司马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刘小树.中国历代兵书荟萃[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推荐阅读
先秦兵书导读(一):《鬼谷子》和鬼谷先生的传奇
先秦兵书导读(二):“六韬三略,汇毓八方”,看姜子牙草根逆袭
先秦兵书导读(三):《尉缭子》是谁所著,论述了哪些军事理论?
先秦兵书导读(四):浅析《吴子》,兼谈忠臣不事二主悖论者吴起
《孙膑兵法》本该被偏爱,《武经七书》为何未收录
- 上一篇:太行山,相见恨晚 , 之一,太行山大峡谷
- 下一篇:踏歌行,人未停,且行且慢且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