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合乐古今踏歌行,“广童”用最年轻的声音传承“非遗”

合乐古今踏歌行,“广童”用最年轻的声音传承“非遗”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25 03:50:25
阅读:

南都讯 记者丁慧峰 7月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合乐古今踏歌行——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非遗作品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以合唱艺术传播“非遗”文化,将“非遗”合唱音乐带向世界舞台,并且成为我国首支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资助的童声合唱团。

合乐古今踏歌行,“广童”用最年轻的声音传承“非遗”合乐古今踏歌行,“广童”用最年轻的声音传承“非遗”

早在成立之初,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演绎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吹管乐器 “咚咚喹”改编而成的合唱曲目《咚咚喹》,让更多人认识了濒临灭绝的民族乐器,从此踏上“非遗”音乐的传播之路。这首《咚咚喹》,也让2016年首次参加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俄罗斯·索契)的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2018年,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远赴南非参加第十届世界合唱比赛,用不同民族的母语分别演唱了《其多咧》(哈尼族民歌)、《讨晌午》(壮族民歌),更把濒危的民族乐器拉祜族小三弦、天琴首次带入非洲大陆,带上了世界舞台。今年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也即将远赴加拿大,将“非遗”合唱音乐传播至更广阔的世界。

致力于原创“非遗”音乐的推广,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邀请著名作曲家刘晓耕委约创作《月亮宝贝》《其多列》《舂米谣》和《讨晌午》等“非遗”合唱歌曲,推动原创“非遗”音乐的传播。经过三十多年的采风与积累,刘晓耕老师建立起少数民族音乐“基因库”,将中国本土文化经验与西方音乐创作技法融合,也契合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气质。

合乐古今踏歌行,“广童”用最年轻的声音传承“非遗”

《合乐古今踏歌行——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非遗作品音乐会》演出当晚,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运用独特的滑音唱腔,并以沙锤、铃鼓、竹筒、棍子等模拟声响,营造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氛围。而在视觉表达上,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将身着结合了“非遗”彝族刺绣工艺与现代设计语言的演出服装,载歌载舞,在演唱《其多列》时,将哈尼族“拣竹叶”、“砍竹筒”的场景还原。而在演唱土家族“非遗”歌曲《咚咚喹》时,“广童”将声势律动加入到合唱表演当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