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20 15:09:22
阅读:

说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和改革政治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最终光绪帝被囚瀛台,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却被杀。

而被杀的六君子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平凡的背景,但最终还是没有被免死。其中谭嗣同的父亲更是当时的湖北巡抚官居二品,真可谓是一方封疆大吏。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当时朝廷重臣却眼看着儿子被判死刑,却没有一句求情的话。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激荡,作为湖北巡抚的谭继洵思想偏于保守。谭继洵对于儿子谭嗣同和其他激进人士的维新变法极其的不赞同。儿子谭嗣同在倡导变法,计划在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推广新学,曾有人婉请其出名首倡,藉资号召,而谭继洵却表示:“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由于变法,当时谭继洵就经常与儿子谭嗣同的意见不合。父子意见不合,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当时通过科举制,走上官途,甚至能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实属不易。此时的谭继洵已经没有什么野心,只想保住当前的地位,同时谭继洵的思想和当时大多朝臣一样,思想都是相当保守,肯定接受不了如此激进的维新变法。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谭继洵不仅对儿子等人的维新变法尚且不赞同,甚至对当时上司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不能理解和支持。在“百日维新”期间,就有一位监察御史参劾谭继洵,在所奏不称职官僚折中,指出:“即湖北巡抚谭继洵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

而湖广总督张之洞每约谭继洵联衔陈奏新政,他皆谢不敏,与张之洞论事每多相左。当然作为下属,谭继洵也不方便反对,只能对张之洞的新政听之任之。这也导致谭继洵与张之洞的关系很僵,甚至有相当深的矛盾。一个督一个抚,两人可以说因思想的不同,意见也是不合。谭继洵遵循的是在官场上谨小慎微,对于强势的上司张之洞,事多专决,谭继洵力求自保,不敢与之抗衡。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谭继洵的保守思想并没有影响其子谭嗣同的想法,甚至其越加阻止,谭嗣同的维新思想越强烈。最终,维新变法威胁到了当权者慈禧太后,谭嗣同也被慈禧太后残酷杀害,年仅33岁。当时戊戌变法失败后就有人劝谭嗣同逃走,他却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面对儿子的英勇就义,作为封疆大吏的谭继洵并没有为自己的儿子向慈禧或者当权者求情,似乎他早已经预料到儿子迟早会有这样的结局。而作为自己的上司张之洞的确是一个不卑不亢,果敢胆大之人,不惜官职和性命,为自己的学生杨锐,向慈禧太后求情。但为时已晚,最终杨锐和谭嗣同等人还是被杀害。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虽然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确实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谭嗣同虽被杀害,但他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千古佳句依旧鼓舞无数后人!

谭嗣同遇害,谭继洵也·被连坐革职,勒令回籍,交地方官管束(软禁)。最终,这位老人为自己儿子的死写下了名句: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此时的他认为,对于儿子是对是错,只有留在千秋之后去评说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