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名寅,有文采,功书画。诗文上,他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合称为"江南四大才子";绘画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誉为"吴门四家",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能型才子。而唐伯虎在今人的印象中,则是既风流倜傥,又玩世不恭的形象,他不但是高富帅,还娶了八个白富美,真个逍遥自在的人间神仙。而那个"唐伯虎点秋香"的逸闻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个故事只不过是后世文人给他,这个悲情才子移花接木的一桩风流韵事而已,似乎是想给他坎坷的人生增添一点欢愉,以不负他的风流之名吧。
那么,唐伯虎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呢?看看他自己的总结吧!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唐伯虎出生于商人家庭,虽衣食无忧,却没有社会地位,所以他的父亲对他寄予无限厚望,希望他登科及第,光宗耀祖。16岁时,唐伯虎以第一名的身份中了秀才。少年唐寅乖张放诞,常与朋友吃酒玩闹,吟诗作画,他更向往的是李白那仗剑天涯的豪迈生活。25岁时,他遭受了巨大的家庭变故,在这一年中,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去世。一下子失去五位至亲,他的人生遭到了致命的重创。
后来,在文征明的帮助下,他终于走出人生的低谷,且在29岁时中了解元。在参加会试的途中,唐伯虎结识了富家子弟徐经,徐经仰慕唐伯虎的才华,遂与之同行。考场上,因为出题冷僻,很多考生都考得一塌糊涂。唯有徐经和唐伯虎试卷切题,文辞优雅,于是众考生联名上书,说考官舞弊,漏题给富家子弟徐经。唐伯虎也因此被牵连,锒铛入狱,受尽凌辱。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徐经科考舞弊案"。后来几经审理,也没有找到什么真凭实据,唐伯虎被放出狱,却也付出了终生不得参加科考的代价。
后来南昌宁王闻其才名,曾招募唐伯虎,许他前程似锦。但在好友文征明的提醒下,他发现宁王有不臣之心。最后,他靠装疯卖傻,甚至裸奔,才得以脱离危险境地。而他的第二任妻子,见他前途无望,在他坐牢时,便收拾了金银细软,和他彻底拜拜了。此时的唐伯虎,功业无成,生活困顿,尝尽了生活的冷暖,世道的艰难。不得已,只能靠卖画为生。
这首《言怀》其一作于明正德十四年,唐伯虎已到了知命之年,在这首诗里,他用惯有的洒脱语言,总结了自己五十年的人生历程,其间的况味也只有亲历者方能体会吧!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五十年来率性行乐,恣意人生,花中行乐,月下成眠,好不快活。受到"科考舞弊案"牵连的唐伯虎,彻底断送了前途。此后,他遍游名山大川,醉眠青楼柳巷,放浪形骸,快意人生。他在苏州买下一处废旧之所,修葺整理,遍种桃花,做起了桃花庵主,并写下了"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买酒钱。酒后只在花前坐,酒醉酒醒年复年"的诗句。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徒有空名为世人传颂,谁能知道我的口袋里,连买酒的钱都缺少。唐伯虎的画名很大,所以他靠卖画生活。但卖画的收入是很不稳定的,卖的好时,他自己都忙不过来,还要找老师周臣代笔;而卖的不好时,他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哪还有喝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我的诗文都不好意思承认是自己写的,可大家却说有神来之笔,这是唐伯虎的自谦之语。他的诗虽不能与"李杜"相比,但放眼明代诸多诗人的作品,唐伯虎的诗还是自有其妙处的。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唐伯虎所提倡的享受生活,绝非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一种有别于当时公认的价值观,以及一种别样的人生态度,是那种有着个性张扬的,而其自有一份坚持,自有一份傲骨。
这是唐伯虎对自己五十年生活的总结,因口语化明显,被当时的文学大家袁宏道评为"俗"。袁宏道说的没错,这"俗",却是唐伯虎后期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明史》有"唐寅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可见这"俗",正是唐伯虎追求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