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8 01:33:03
阅读:

黄慎在不同年份图绘过多幅《探珠图》画作,有多幅画作流传至今,如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二十二年(1757)等。这些画作虽然创作年份有先后,但画面布置、人物形象、绘画技法等方面如出一辙,属于同一图式的不同图绘。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46年 229×111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47年 274.4×130.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49年 282×128.4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57年 184×10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探珠来自于成语典故“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探骊得珠,指的是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可见其状况之凶险,得龙珠之宝贵。《庄子·列御寇》中言:“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在黄慎《探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正在吞吐云气的巨龙若隐若现地浮现于空中,周围巨浪滔天,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氛围下,有二人立于巨龙之上,一女子手捧花篮、一男子手持宝珠,似已经过激烈搏斗,成功于巨龙颔下取得宝珠。龙口探珠的紧张氛围在黄慎的画作中被传神的表现出来。

值得深思的是,原本成语典故中并没有说明是何人去龙口夺珠,按照常理推想,应为身强力壮的男士去尝试,但在黄慎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柔弱女子与男士一起参与到冒险过程中,并且在画面中占据着主要位置。红颜丝毫不让须眉,反客为主的成为画面的主角。按照此图式被反复不断图绘来看,这样的安排并非黄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应该经过深思熟虑的,塑造并突出画面中女性形象成为《探珠图》的一大特色。

*摘录自赵琰哲《生绡数幅红影装——黄慎笔下的女性形象》,原文发表于《收藏》杂志2017年第12期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相关推荐

  • 古画中的典故|黄慎《探珠图》

    探骊得珠,黄慎在不同年份图绘过多幅《探珠图》画作,有多幅画作流传至今。这些画作虽然创作年份有先后,但画面布置、人物形象、绘画技法等方面如出一辙,属于同一图式的不同图绘。

    文章阅读
  • 《毛遂自荐》成语典故

    毛遂自荐翻译,毛遂自荐这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

    佳句赏析
  • 道家智慧,庄子寓言20则,受益匪浅

    探骊得珠,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章阅读
  • 黄慎草书《桃花源记》

    桃花园记,草字汇(戍集)

    文章阅读
  • 《孟母三迁》成语典故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佳句赏析
  • 《桃源图》在清代很流行,画作很多,甚至画到了青花瓷笔筒上

    桃源图,东晋时代的士大夫陶潜是古代文艺创作的源泉。靖节先生曾作《桃花源诗并记》,美术作品中有一大类即《桃花源图》。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朝笔筒,外壁即为此图。

    文章阅读
  • 成语典故800篇--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

    文章阅读
  • “扬州八怪”罕见草书精品,兔起鹘落,鸾舞蛇惊

    兔起鹘落,黄慎,福建宁化人,清代杰出书画家,诗文、狂草、国画人称“三绝”。曾出游豫章,遍游吴越,客居扬州,与郑板桥、李鱓友情甚笃,为“扬州八。

    文章阅读
  • 《鹤立鸡群》成语典故

    鹤立鸡群,鹤立鸡群就像一只仙鹤站在鸡群里那样突出《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诗词赏析
  • 你知道成语典故“舳舻千里”的故事吗?

    舳舻千里,成语:舳舻千里故事概况:铜陵市枞阳县位于长江之畔,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据说当时汉武帝率领文武百官在枞阳镇江边上岸,突然发现西南方江面有蛟龙作乱,掀起狂风恶浪,汉武帝亲自挽弓射蛟,在枞阳演绎了一场灭蛟平患、为民除害的千古盛举。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