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算是比较长的,在唐代的帝王之中则是最长的一个。在其前期,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把李唐王朝推向了顶峰。但是,在其后期,唐玄宗则是偏听偏信,政治逐渐走向黑暗,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败走四川,晚景凄凉。前后简直判若两人,何以会如此结局呢?
唐玄宗成长于武则天时期复杂诡谲的政治斗争环境之中,陪伴父亲一起度过了几年战战兢兢的皇嗣生涯。其后,又在唐隆政变中铲除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势力,扶持父亲唐睿宗登基当了皇帝。唐睿宗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玄武门兵变的悲剧,舍弃了长子改立三子李隆基为太子,并且在先天元年将皇位禅让给他。接着李隆基又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实际控制了全部的权力。在开元年间,李隆基励精图治,重用一批贤才,精简机构,完善官员考核,重视农业生产,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但是,当唐玄宗李隆基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难免就有所变化了。一方面,李隆基本人志得意满,进取心显然不如开元初年。也逐渐开始奢靡享受了,尤其是在得到了杨玉环之后。这样的现象,其实也不是偶然的。始终如一地保持早年的进取心,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他已经被自己的巨大成就冲昏了头。
什么样的君主,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臣子。当李隆基励精图治的时候,他的身边都是一些贤臣。而当有所懈怠的时候,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就出现在了他的周围。并不是早期没有小人,而是小人没有机会施展其阿谀奉承的手段。后期也不是没有贤人,而是贤人也没有机会施展其抱负。另一方面,整个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盛世的表象之下,各种矛盾已经在不断地发展。李隆基并没有能够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对当时的天下局势,李隆基也没有清醒地认识。总体看,前后的转变主要的责任是李隆基个人造成的,传统的女色亡国论把安史之乱归咎于杨玉环,其实是在为李隆基找替罪羊。杨玉环在深宫之中,她也很少干政。即便是她想干政,假如没有李隆基的纵然,也无法干政。
任何人都是有其局限性的,孔子曾经说过,老年人戒之在得。真的在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能保持清醒头脑的并不多。类似李隆基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并非个例。比如在西周就有一位,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之中被流放,周宣王在民间长大。当上天子之后,周宣王能够吸取其父亲失败的教训,而且由于其早年的经历,也能了解民间疾苦,并且重用了一批贤人。西周王朝的局势由危转安,出现了宣王中兴的局面。但是,周宣王在位四十多年,当其晚年,也出现了衰落的局面。
甚至于传世文献记载的圣王典型,伟大的尧,在其早期也开创了后世所羡慕的盛世,但在其晚年则是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局面。于是,等到舜即位后,立即处分了一批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