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出身世家,其父为湖北巡抚谭继洵,5岁读书,15岁学诗,20岁学文。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国学有较深造诣。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后往来于疆、陇、秦、直、豫、鄂、湘、苏、赣等行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谭嗣同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1898年4月,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9月18日夜,谭嗣同前往法华寺争取袁世凯支援,杀荣禄、囚慈禧,不料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时年34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代表作《仁学》,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他的诗感情真挚,志趣豪迈,境界恢弘,笔力遒劲。
武昌夜泊二首选一
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黎明前的黑夜情景,隐喻大清王朝即将灭亡,曙光在即。地点选在曾经发生激烈战斗的武昌,着重烘托了旧战场上的新旧对比的气氛。从而引出尾联的慨叹。这使我们不禁联想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样的收官,可以使整首诗不致陷入越来越凄凉的鬼诗气氛,而留给人以深沉雄阔的思想空间。
冬夜
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赏析】本诗通过对西部边陲冬夜的描写,充满了对戍边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敬意。但是他写的不悲天悯人,却饱含豪壮之气。关于“镫青一电瞬”一句有人认为写的是闪电,是不对的。既然有星光,就是晴空,不会有闪电,更何况标题已经交代是冬夜,闪电更无从谈起。古代“镫”与“灯”通。
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首选一
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
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
西人转饷疲东国,南仲何年罢朔方?
未必儒生解忧乐,登临偏易起旁黄。
【赏析】这首诗纵论古今中外,武力征伐所带来的喜与忧,涌上心头。“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为踌躇满志的青年,谭嗣同当时还看不到出路,不禁觉得犹豫彷徨。
夜成
苦月霜林微有阴,灯寒欲雪夜钟深。
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摊书兀兀了无睡,起听五更孤角沉。
【赏析】这首诗是谭嗣同二十岁时的作品,青年学子拳拳报国之心昭然。“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已见于言行,不再是仅仅长歌《梁父吟》了。结尾处他特别说,面对动荡的时局我睡不着,正在期盼黑暗过去,迎接新的曙光。
道吾山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赏析】1896年夏,谭嗣同遵从父命就官侯补知府,住南京一年有余。曾闭户深究佛学之精奥,著有《仁学》一书。谭嗣同此时写过许多佛教思想的诗。这首诗不是一首普通的写景诗,其中也融有很深的佛家哲理。“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看似有消极避世的思想,而实际上此时谭嗣同的内心却燃烧着“于无声处听惊雷”潜意识。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赏析】这是一首白话诗。谭诗中少见。它是谭嗣同看到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气愤至极,脱口而出悲愤呼号。当时全国人口统计四万万。“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语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呼声。正是谭氏磊落博大的胸怀才能发出如此酣畅淋漓的语言。
河梁吟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赏析】这是一首远行励志的歌,从大西北荒凉的沙漠黄昏景色写起,描述了送别酒宴的悲情,束发远游的雄心壮志,并对胜利归来抱有乐观的期待。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赏析】值得一提的是这首《狱中题壁》诗,来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许多人怀疑梁启超对谭诗有所改动。徒增了许多模糊的意境,远不如原诗更接近谭嗣同当时视死如归的豪情和坦荡胸怀。
- 上一篇:千古一帝-唐高祖李渊
- 下一篇:李隆基庙号是唐玄宗,为啥有人管他叫唐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