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卫夫人,女,汉族,公元272年生,寿命约78岁。属相龙,星座约为白羊座,山西夏县人。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也是他的姨母。有关她的身世,还有书法造诣,为何称为精彩绝伦呢?
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廷尉展之女、恒之从女……”卫夫人的父亲卫展,是东晋最高法院院长,堂兄卫恒父亲卫瓘,是西晋重臣,姜维、钟会、邓艾等三国名将,均死于他手。
《晋书·卫瓘传》记载他:“学问深情,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一台二妙,就是同一朝廷称臣,两个人的书法造诣并皆佳妙。
卫夫人嫁给安徽阜阳市长李矩为妻,他们的儿子李充,李充的堂兄李式,都是书法家。而且这一支江夏李氏善书的优势,得以代代相传,到了唐代,又涌现了书法大家李邕。
《书断》说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 钟公,即钟繇,有人说卫夫人是钟繇的弟子,可是钟繇死后42年,卫夫人才出生。
右军,即王羲之,小时候经常向卫夫人学习书法,这倒是真的。《晋书·李充传》记载“家贫少孤,励志于学。”在李充2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卫夫人过了几年苦日子,但还刻苦学习。
约公元306年,卫夫人带着15岁的儿子,去投奔妹妹。而她的妹夫就是东晋权臣,号称“王与司马共天下”的丞相王导堂弟王旷。这个时候,王旷的儿子王羲之,只有3周岁。
至于卫夫人是如何教王羲之书法的,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在《晋书·王羲之传》中,甚至都没有提及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只说“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也没有提任何人教过王羲之。
王羲之的传世名作《姨母帖》,证明了王羲之与姨母卫夫人的深厚感情:“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翻译为:公元349年十一月十三日,羲之磕头,再磕头。突然遭遇姨母去世,哀痛摧残剥心,悲痛情不自禁。奈何、奈何!哀痛伤感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口,语无伦次。羲之磕头,再磕头。
《晋书》记载王羲之“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王羲之小时候不爱说话,人们并未觉得他有什么出奇之处。长大后,却以雄辩称世,被冠以耿直快言的“骨鲠”雅号。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时任国防部长郗鉴派差人,到丞相王导家里求亲选女婿。王导就在东厢房,把所有的王家子弟,全部召集起来,让随意挑选。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差人回来向郗汇报,说:“王家诸位少爷并皆佳妙,听到选女婿,都很矜持。
唯有一人,躺在床上,露出肚腹,旁若无人吃东西,对选婿之事,充耳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郗鉴说:“此人正是我的好女婿!”此人正是王羲之,成语“东床快婿”由此而来。
通过这些史实来看,王羲之是性情中人,不拘世俗。他对姨母的感情,真心流露,毫无掩饰。这说明,姨母卫夫人和王羲之有过一段长时间,共同生活的经历。所以,羲之书法受教于卫夫人,不虚也。
《姨母帖》经历约350年后,传到王羲之后裔王方庆手中。公元696年,王方庆把《姨母帖》,连同王氏家族28人书法珍品,进献女皇帝武则天。
本身也是书法家的武则天,如获至宝,命人临摹后,将原本又赐还王方庆。亲自命名为《万岁通天帖》。其中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等7人共10帖。《姨母帖》作为首篇,被后世尊称“下真迹一等”。
公元348年,也就是卫夫人去世的前一年,卫夫人在浙江绍兴,也有一说就是在王羲之家中,姑侄二人合作撰写,古今第一书法论丛——《笔阵图》:“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三端,文人的笔端、武将的刀端、演说家的舌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端最玄妙的,就是书法的用笔,六艺最奥秘的,就是书法的写“钩”。
“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秦丞相李斯,是小篆的发明者,他看见周穆王的书法,七天都在叹息,说这字写得好像没有骨头。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对于笔墨纸砚的选择,《笔阵图》都有明确要求。还有初学者,先从哪里学,什么标准?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并皆佳妙”,直译为都是佳作和妙品。笔画组合好,字就并皆佳妙。
《笔阵图》说“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真乃书法之高论,写字之经典。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