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这看似是句废话,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刘邦为什么会胜?对比刘邦和项羽二人出身,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项羽的起点本身就比刘邦多出许多,本身的优势更是刘邦不能比的,刘邦为何能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长为大汉国君,关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问题历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面分析出项羽必然会败的原因,甚至从二人的“口头禅”中都能分出高下。
相信大家都知道刘邦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之奈何?”,这句话已然成为他的“口头禅”,最经典的当属“鸿门宴”中,项羽提前入关引起项羽的愤怒,此时的刘邦相比于项羽来说还非常的弱小,面对对方的四十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而项伯将项羽要讨伐刘邦这件事告知了自己的好友张良,张良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当时大惊失色,脱口而出“为之奈何?”,其后张良将形势与刘邦分析一遍,刘邦深以为然,又说了句:“且为之奈何?”;刘邦借如厕之名离开宴席,未想项羽辞行,又向樊哙问道:“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一场鸿门宴他说了三次“为之奈何”。
其实不仅仅在鸿门宴中,还可以在许多场景记载中读到刘邦的这句口头禅,有的人认为刘邦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什么事情都去问自己的手下,但从侧面一想,这不就是他“知人善任”的表现,而刘邦也并非没有主心骨,只是他能认清自己的不足,“为之奈何”这句口头禅不仅不会扣分,相反还会为其“加分”。
反观项羽,刘邦手下能人虽多,但项羽并非无人可用,范增就是难得的人才,可他却放着这个人才不用,用了不听,听了不信,项羽若是事事都能听取范增的意见,刘邦必然不会夺得天下。
许多人可能没注意,其实项羽也有一句“口头禅”,那就是“亚父多虑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项羽对范增确实很尊敬,但在这尊敬的背后又很自负,不像刘邦口头禅的疑问句,项羽这句口头禅让人听着总有一种不可违背的意志,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然而范增并非多虑,他也并非料事如神,所以说项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不会用人,结果失败自刎乌江着实令人惋惜。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但笔者只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项羽刘邦都是雄主,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